海外代購成風 境外高消費倒逼商品進口稅降低
核心提示
“河北旅游缺少購物項目,把錢花在出境購物上的倒真不少,現在我們的游客完全在支援著國際的GDP!”省旅游局的一位負責人如是說。其實不只是旅游,由于消費已經倒逼政府醞釀降低商品進口稅。商務部研究院消費研究室主任趙萍說,如果高稅收把國外很普通的商品人為變成了‘奢侈品’,這是中國消費者的不幸。她的想法是:其實降低進口稅收,也算是改善民生。
港澳游,
僅購物人均花費三四千
“一般情況下,港澳游除了正常團隊費用之外,大人、小孩額外的購物消費在2000元~5000元之間,也就是每人平均自行購物消費三四千元。”一家具備出境資質的導游部門經理說,如果去歐洲一些國家,額外消費多的花費數萬元,消費少的也得花上幾千。
記者了解到,在歐洲、韓國、日本和我國港澳、臺灣等地,游客只要是在相應的地方購買國際品牌,一定都比國內便宜。就衣服來講,整體會便宜12%~30%。另外,德國的照相機和軍刀,比利時的巧克力、鉆石等也都是消費者喜歡購買的產品。“各種奢侈品因為品類和所處區域不同,價格也有所不同,有的境外奢侈品價格比本地市場低約三成。”記者從一位具豐富出境游經驗的導游處獲悉,比如,臺灣的奢侈品是25%的關稅,這邊的游客去那的免稅店就相當于打了七五折。
愛消費,
因境外產品便宜品質優
除了奢侈品、電子產品之外,其實出境購物消費最多的還是要數化妝品。據了解,在本地較為暢銷的化妝品倩碧,其潤膚露“黃油”在臺灣的售價是350元一瓶,在這里則要花590元。像雅詩蘭黛、蘭蔻一些奢侈化妝品,也比本地便宜20%~30%,歐萊雅、資生堂便宜15%~20%。
近日,石家莊讓導游朋友從臺灣、港澳稍帶雅培、多美滋奶粉的情況也已出現。“這些東西一方面價格便宜,另一方面還是消耗品,并且人們也認為品質非常好。”
一般情況是,旅行社怕影響游客行程,要求隨團導游不能做代購,但是有客人讓導游幫忙捎帶奶粉、香水、化妝品等情況也不在少數。由于經常奔走于不同地區,也有導游私下代購產品。他們選擇的產品一般就是差價較高的化妝品和食品。
當然,導游出入境做代購畢竟是少數,一些留學生及有資源的人士也正在壯大著從境外消費到內地售賣的代購業務。并且,由于兩地的差價,這些非正常手段正在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購買進口商品的主要手段。細心的市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在購買外國生產的化妝品和奶粉時,都在尋找格子鋪、網絡、代購商等各種渠道以“實惠價”購買。
新動作,
部分商品進口稅醞釀下調
之所以能夠“實惠”購買,是因為這些產品入境附加的稅高。據悉,目前化妝品進口除了繳納增值稅和進口關稅,還要繳納30%的消費稅,累計繳納50%以上的稅;一桶奶粉,要繳納17%的進口增值稅和40%的關稅,如果是最惠國,則繳納5%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另外,關稅也不是進口商品價高的全部因素,國內流通環節的中間費用過高已經不是一個新聞。
或是出境游購買性價比更高的奢侈品,或是找代購商購買境外平民消費品,境內外過于懸殊的差價,讓越來越多的錢在支援著境外GDP。來自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海外代購的市場交易規模達到了120億元。這些代購大部分并沒有繳納關稅,
“其實現在在關稅方面越來越嚴,海關對個人入境攜帶價值超過5000元的物品都開始征稅,這已經讓一些游客的購物量比之前減少。”一家旅行社經理說。但是終究“堵不如疏”,以讓國外產品的價格回歸價值才是引導國內游客消費方向的根本。
據了解,目前,國稅總局已經開始醞釀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環節稅收。近期醞釀進口消費稅的調整,取消化妝品消費稅,遠期將醞釀取消黃金珠寶首飾的消費稅,另外,進口關稅也有望進一步降低。這些都會讓這些商品以正常途徑進口,同時也意味著某些進口商品的價格可能會大幅降低。一方面,這可以防止稅收流失,另一方面也能夠把其中一些消費留在國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