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聯皮草城陷資金迷霧有不可告人的內幕
沈陽太原街上的華聯商廈,在半個月前發生一起“哄搶”皮草事件。當事人回憶說,事情發生在商廈六樓的皮草城,不到三個小時,63件貂皮大衣被廠家、商家和店員哄搶一空。
事件的誘因,是承包人吳老四突然不見蹤影,背后是近200萬元的銷售貨款神秘失蹤。
吳老四是誰?華聯商廈與其有什么關系?各個皮草專賣檔口把貨款都交給了商場的收銀臺,那么,到底是吳老四攜款潛逃,還是華聯商廈凍結了資金?連日來,華聯皮草城陷入了資金迷霧。
現場目擊
吳老四的華聯皮草城
在警方協助下,被“哄搶”的63件貂皮大衣很快物歸原主。記者走進華聯商廈6樓時,近6000平方米的皮草城空空蕩蕩,僅有5家檔口還在繼續營業。“貂皮的本錢不到賬,我怎么跟廠家交代?”一位代理商心急如焚。“幾十萬元貨款是我半生心血,我真想殺了他。”一位經銷商憤怒之極。“兩個月沒開工資了,難道營業員的錢也要被卷走?”幾個女孩十分沮喪。
大家把憤怒灑向了吳老四。
吳老四,本名吳金榮,浙江溫州人。3年前,他與同鄉合伙租下了華聯商廈6樓,開起了華聯皮草城。后來,那個同鄉逐步撤出,吳金榮便獨自包下了整層皮草城。
吳金榮是哪天離開皮草城的?業戶們說是3月7日。他離開時,已相繼欠下各業戶銷售款等上百萬元。至于欠款究竟是多少,沒有人統計過,最多的幾十萬元,少的也有幾千元。吳金榮突然離開了,幾乎所有業戶都把討債的目標對準了華聯商廈的管理部門。“我們必須找華聯,因為當初我們的合同就是跟華聯的人簽訂的,那個人姓姜,大家叫他姜總經理。合同是在他辦公室簽的,合同書蓋的公章也是華聯的!”一位王女士如是說。接著,她拿出一份《合同書》,甲方位置上明確寫著:沈陽華聯服飾皮草城。
背后調查
華聯皮草城運作嚴謹
《合同書》的內容把雙方租賃關系交代得比較清楚。
其中一份《合同書》寫明,合同期限為2010年11月21日至2011年3月21日。為了保證收益,甲方也就是沈陽華聯服飾皮草城是以計提銷售收益方式收取場地使用費,標準為甲方按乙方銷售額的20%計提收益,保底銷售計劃總額為30萬元整,即保證甲方收益為6萬元。
“顯然,簽訂合同的甲方是沈陽華聯服飾皮草城。業戶不論掙不掙錢,都要每個月交租金6萬元。”那位王女士說。
此外,《合同書》第六條在商品銷售及結算方面規定,銷售貨款由甲方實行統一收款,現金銷售貨款15天結算一次,刷卡金額扣除銀行1%手續費后,在銀行規定的最短時間內返還,甲方不額外收取任何費用,若乙方有拖欠場地使用費、管理費狀況的,甲方有權從乙方的銷售貨款中先行扣除,乙方繳清上述費用后,甲方再將剩余貨款及時給予結清。
就是說,皮草城統一收款,統一結賬。
那么,這種統一收款、統一結算又是怎么操作的呢?
另據一位張老板介紹,整個6樓皮草城有一個專門的收款臺,由于貂皮價格較高,顧客到皮草城消費一般都是劃卡。業戶在皮草城租賃下檔口后,每賣一件都需要出具蓋有華聯皮草城印章的三聯單,一張給財務做存根,一張作為信譽卡給消費者,另外一張就是給業戶留存的提貨單。憑借提貨單與財務部門對賬,然后,每半個月或一個月結一次帳。
“結賬的方式更簡單,他們的財務給我們每戶辦理了一張銀行卡,到時候把現金打到銀行卡上就可以了。”張老板說,“遺憾的是,財務人員和收款臺的收銀員都不見了,直到現在,我們手里只有對賬單。”他們手中的對賬單,也蓋著沈陽華聯服飾皮草城的章。
深度分析
華聯皮草城到底是啥
“沈陽華聯皮草城,不就是華聯商廈嗎?”幾乎所有業戶都這樣想。“老吳是老吳,華聯是華聯,這是兩回事。”事情發生后,眾多業戶涌向6樓的總經理辦公室,得到了這個答案。華聯想賴賬?華聯在推脫?華聯商廈成了眾矢之的。
某品牌負責人關小玉,似乎從中發現了問題癥結。他想,沈陽華聯服飾皮草城,跟上市公司華聯商廈也許不是一回事。
悄悄去了一趟工商局后,關小玉向記者出示了他在工商部門調取的企業資料咨詢卡片。卡片上明確寫著,這一名為沈陽華聯服飾皮草城的企業,企業類型屬于個人獨資,投資人為吳金榮,資金數為30萬元人民幣。成立日期為2010年9月2日,登記機關為沈陽市和平區工商行政管理局,經營范圍為場地出租。
很明顯,吳金榮自己注冊了沈陽華聯服飾皮草城。然后,他用單位的名義,與現有的業戶簽訂了租賃合同。這一點,后來從華聯商廈方面也得到了證實。但是,此“華聯”非彼“華聯”,有天壤之別。
“這小子,打了個非常漂亮的擦邊球,把大伙都弄懵了。”關小玉說。在這里做皮草生意的,有的是廠家直接做的,有的是代理商。做為公司老總,很多人根本就沒來過這家商場,根本沒見過老吳,大家一直以為沈陽華聯服飾皮草城就是北京華聯,就是華聯商廈。正是沖著華聯商廈的響亮名頭,才跑到這里設專柜,要不然,誰會奔著一家私人承包的賣場來呢?
終于,大家發現是被“華聯”二字弄迷糊了。“一個是北京華聯,一個是沈陽華聯,對外都叫華聯,你能分清哪個是國營的,哪個是私營的嗎?兩字之差,上百萬元貨款沒影了。” {page_break}
尷尬局面
皮草城貨款鏈變債務鏈
吳金榮離開沈陽了,三個手機號碼都打不通。業戶們個個火燒火燎,想馬上討回屬于自己的錢。
關小玉曾經做過簡單統計,吳金榮欠了大家至少140萬元。有業戶對記者說,他們被欠貨款4萬多元。出人意料的是,吳金榮還欠兩名營業員幾十萬元,據說是老吳遇到資金困難時,向營業員借了錢。
在華聯皮草城,吳金榮自己也有兩個檔口,一個叫“北雪之貂”,一個叫“東方夫人”,都是經營高檔貂皮大衣和尼克服的店鋪。據“北雪之貂”的營業員小張介紹,他們已經兩個月沒開工資了。“當時來這里,我所有手續上蓋的都是華聯的戳兒,根本不知道還有租給個人的事兒,還以為自己是華聯雇的營業員呢!我還交了1000元抵押金,現在抵押金也不知去向了。”小張對記者說,“吳金榮走后,華聯的會計突然不給我們結銷售款了,拿著銷售小票也不行,說必須等吳老板回來之后才能把錢給我們。銷售款結不出來,我們的工資就沒法開。在我看來,其實各家銷售款項一直都是華聯在掌握,至于必須等老板回來的原因,我也不知道。”
貨款變成債務,業戶們不得不找華聯商廈商討解決對策。“一位高層領導告訴我,他們可以出面做中間人,讓吳金榮給我們每個業戶打欠條。”關小玉告訴記者。
可是,業戶們不同意這樣做。“你現在讓吳金榮打多少欠條都行,可一旦接受欠條,整件事性質就變了。”關小玉謹慎地說,“如果華聯只是做一個中間人,我肯定不敢要這個欠條,誰知道什么時候能還回來?但如果華聯從中擔保,約定一個還款期限,那還可以考慮。”
前途未卜
皮草城未欠華聯商廈錢
“我們與老吳是商業合作關系,具體運作細節不必跟媒體多說。”幾天前,記者并沒有從華聯商廈得到更多解釋。
3月24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華聯商廈,在7樓辦公室見到了張經理。“不瞞你說,這個吳金榮讓我從3月7日到現在一天都沒消停過。”張經理攤開辦公桌上的表格說,吳金榮一共欠28位業戶共180多萬元貨款。“他沒有消失。他一直跟我們有電話聯系。他不是不想還錢。”
張經理講述了吳金榮事件的來龍去脈,“3年前,這里是一位姓朱的人承包的,那人不大懂皮草生意,花了不少錢裝修,也沒有掙到錢,就被吳金榮接下來了。吳金榮本身是做皮草生意的,也是一個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一心想把皮草城做大做強,于是也投入幾百萬元裝修、宣傳。沒想到,近年皮草競爭激烈,周圍開了幾家大型商場,如今這里賣得不大好。另外,他的孩子好像得了大病,需要用錢……”
對于華聯商廈與吳金榮的關系,張經理表示是租賃關系,有合同,每年租金180萬元,每個月15萬元。上個月的租金是擠牙膏似地分幾次交的。“那個姜經理是老吳雇的,皮草城收款、返款也都是他們自己操作。”
看來,吳金榮不欠華聯商廈的錢。那他欠下的貨款怎么辦?張經理說,吳金榮一直想還錢,也許還會繼續干,畢竟他在這里裝修已經投入幾百萬元。
截至記者發稿時,吳金榮把營業員的工資還上了。而供貨商關小玉,也接到他先期打來的10萬元。有業戶告訴記者,他們也收到吳金榮的電話,答應一定還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