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汝祥:什么是真正的職業化
什么是真正的職業化?
按照字面來理解職業。所謂職是職位,或職稱。通常,社會組織中的角色往往是任命或選舉的,無論你是經理或律師,都是社會經濟活動賦予你的角色。也就是說,是這個組織的權力部門或個人“定義”你是什么職,你有什么權,你應該做什么事。所謂“在其位,謀其政”講的就是“職”的要求,而所謂離職,就是你離開這個“位子”。
什么是業呢?我們常說“成家立業”,在這里“業”講的是某種成就或結果。做事是為了立“業”,所以叫事業。事在前,業在后,做事如果無業(沒有結果),就等于白做。同樣,行業,也是行在前,業在后,但如果某一行不出結果,即無“業”,這個行業就不再存在。
由此看來,職業講的無非就是“在其位,謀其政,得其果”。而職業化,表達的就是從職責要求出發,創造出相應的業績或價值。
現在的問題是:職業化為什么是現代商業社會的基礎?我覺得這主要與社會分工有關。現代商業文明通過發明一套市場交易系統,可以使人們通過交易來實現超大范圍或規模的分工與合作。比如建一座房子,其構成完全可能是中國工人造的磚,俄羅斯工人造的鋼材,美國工人造的涂料,德國工人造的地板,英國工人造的暖氣片等等。
既然價值是通過交換實現的,那么,現代企業所強調的業績,就與制造者無關(因為東西要賣出去才有價值),而與使用者(客戶)有關。在這里,業績或價值主要是由外部供求關系決定的,與勞動量基本無關,正是這一邏輯構成了西方經濟學的基礎。
那外部市場供求又由什么決定呢?第一是市場制度,第二是客戶需求。這兩點都是獨立于企業的,不會因為企業不同而改變。制度與客戶價值的獨立性使業績獲得了獨立——業績價值并不因為老板的不同而不同,無論誰是老板,創造的業績都是由市場制度與客戶價值決定的。
這種獨立性是現代職業經理人的根本支柱。所謂職業經理人,就是以市場制度與客戶價值為行動準則,通過管理創造價值的那一群人。如果沒有市場制度與客戶價值的獨立性,就不可能有職業經理人的獨立性,這是為什么職業經理人寧可冒著被老板開除的風險,也要誓死遵循商業規則與捍衛商業道德的原因。
由此看來,在現代商業文明中的職業概念里,“業”是職的根本,一個員工的優秀,最重要的不是盡職而是敬業。
什么叫敬業?敬業首先是對市場規則與客戶價值的遵從,沒有規則,沒有客戶,你做的再多也沒用!其次是在市場規則與客戶價值下的勤奮、認真與專注,也就是所謂的專業化。大前提確定了,接下來的邏輯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為什么中國企業目前職業化水平那么低?就目前現實來看,主要原因是我們市場交換規則本身存在問題。制度尋租現象的存在,使得客戶價值不再受尊重,從而使業績失去了獨立性。
但如果完全把責任推到政府或制度上也不是太公平,為什么在充分競爭的一些行業,比如家電,服裝,飲料,我們隨處可見大量不職業的行為?為什么這些行業仍然沒有大量職業經理人的涌現?
我覺得原因可能還要從源頭上找。
看一下中國歷史就會知道,傳統中國社會是一個小農經濟為主體的社會,小農經濟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社會分工,大家守住一畝三分地,各做各的,老死不相住來。據說,有中國人曾經遷移到寒冷的某個島上,以打魚為生,但他們總要在山上敲開堅硬的冰層撤下種子,看是否能種出點什么,由此可見農業文化的強大。
既然沒有分工,也就沒有大范圍或大規模的交易,有的只是自給自足。在一個自給自足的環境中,“業”沒什么固定的規則,沒規則,就只好用道德調節。
中國文化這種對職業的定義,與現代商業文化的定義有著本質的不同?,F代商業文明中,業是清楚的,是第一位的,所以,職是為業服務的,這才對事(業)不對人(職)。而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業不清楚,但職(人)卻是清楚的,可人卻是會變化的,道德的作用就是“滅人欲”。這就是權謀思想的來源:對人不對事,一切以權力為中心,沒有一個客觀的標準。
文化的生命力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得多。這就是為什么即使是今天充分競爭的市場,仍然有相當多的中國企業家在管理中,把“職”放在第一,把“業”放在第二。因為在他們看來,沒有對個人的忠誠,業績毫無意義。而什么叫盡職,你的職位是我任命你的,你聽我的就是盡職。在這種大的文化背景下,我總懷疑相當一批強調以“德”治理公司的企業家,其實內心中對德的解釋多半就是對他的忠誠。
這是一種小農經濟文化中的大家長思維,在這種思維下,職業經理人如何成長?在接觸了太多企業家的造神運動之后,我提出了一個概念,叫“企業家第一推動”。企業家的自我革命,是“上帝之手”,是企業職業化的第一推動力。不信你看看萬科、聯想這些優秀企業職業化的背后,關鍵就在于企業家跨出了偉大的一步:實現了對自我的否定與超越。否則任你怎么說,我都懷疑背后的持續能力。
但難也就難在這里,你要企業家革別人的命,這不難,但革自己命,那就難了。可做企業如同跑馬拉松,哪一個優秀運動員不是贏在對自己極限的突破上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