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下屬心甘情愿追隨你?
領導通過自己的概念體系,贏得下屬的追隨,即領導者提出的概念體系,比如企業使命、愿景、目標以及戰略等,很大程度上能夠為下屬理解、認同,能夠為下屬提供可信服的、可預期性的美麗圖景。作為一個組織的領導者,對自己所在組織的使命、愿景、目標、任務等的理解,應該是全面且準確,而且能夠將自己所理解的組織使命、愿景、目標、任務等通過自己的解說或文字,傳達給組織中的下屬,并確保他們能夠很好地加以理解和接受。一個好的領導,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概念力強的領導.
追隨、追逐、跟隨,每個人都需經歷這樣的過程。追隨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學習、積累、沉淀的過程,只有經歷過這樣的過程,當有一天成為領袖,才能真正把握追隨者的心態,才能使自己的追隨者各盡其能,才能因此而帶領自己的追隨者開創一片天地。
而我們在怨天尤人的同時,卻忽視了一個現實,那就是偉大的領導者都曾是偉大的追隨者。無論在哪個領域,都沒有天生的領袖,每一個領袖都是從追隨走過,都有著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正如蘇軾所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素有儒將之稱的葉劍英元帥可謂一顆耀眼的智多星。在艱苦卓絕的戰爭年代,中國工農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這些重要職務同他的名字緊密相聯。新中國成立后,他又為人民解放軍參謀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幾十年的參謀長生涯中, 總是敏銳地關注戰爭的特點、進程和需求,及時落實和調整參謀部的組織機構與業務制度,從而使參謀部能夠充分發揮“領率”與“指揮”作用。
徐向前元帥曾說:“葉帥軍政兼優,文武雙全。”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他大部分時間在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工作,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的得力助手。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反圍攻作戰中、在長征路上、在延安寶塔山下、在西柏坡最高統帥部,葉劍英同志都以他軍事家的卓越才能,協助毛澤東等同志指揮著一次次大戰役。
我軍許多大規模的戰役計劃,包括最后決定蔣家王朝覆滅命運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決戰勝利,都有葉劍英同志的心血和智慧。他敢于斗爭又善于斗爭,多次參加與國民黨蔣介石的談判,充分顯示了他既是軍事家又是政治家的深謀遠慮、敏捷機智。在我軍的軍事建設、政治建設、后勤建設和軍事理論建設上,都有他獨特的建樹。我們一些老同志總是親切地稱他“參座”!
在組織中,領導者和成員共同推動著團隊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從而構成一個有機的系統,領導者的個性特征和領導藝術,員工的主觀能動性,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的積極互動,組織戰略與經營目標的制定以及實現的過程都與企業的領導者本身的領導能力直接相關!著名領導力訓練專家譚小芳老師 表示,領導力的核心是對他人產生的一種持續的影響力,影響力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思想。影響力的第一源泉是領導的思想特質。這里所說的思想家,是指那些具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模式和哲學理念,對復雜問題有獨到判斷,并具有完備價值體系的人。
2、專家。在專業領域里的扎實基礎和精湛技能,能使領導者成為一名受人敬仰的專家。專家在特定領域具有權威的話語權,對特定問題有著超過常人的理解和認識,并且具備把這種認識運用到實踐中的能力。這樣的專家也往往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3、品格。有些領導者具有某種閃光的品質。這種品質既包括為人處世的道德準則,也包括人在困難面前所表現出的堅韌不拔的毅力,在人與人交流過程中的同理心和換位思維能力,對持有不同性格和思想的人的寬容,在處理危機時的勇敢和沉著。
影響力是我們作為領導者——可以隨時攜帶在身上的火種,不但可以用來取暖,更可以為我們的人生照亮繼續前行的方向。政治家運用影響力來贏得選舉,商人運用影響力來兜售商品,推銷員運用影響力誘惑你乖乖地把金錢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覺之間,也會把影響力施加到你的身上。一個人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彰顯無窮影響力。專注地打造你強大的影響力,從現在開始,是走向成功的一條必經之路。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在別人的影響下生活著,就等于不屬于自己,就等于被別人的意志給俘虜了,這樣的人即使再優秀,也不會登上一把手的位置。” 的確,影響力弱的人只會生活在他人的陰影下。一個有強大影響力的人,身邊總是會有很多的朋友,因為他們總是不自覺地會受到他的吸引;一個有強大影響力的領導,做起事來總是感覺更輕松自如,下屬也總是更愿意真心接受他的領導;一個有強大影響力的職員,不但更易被領導欣賞,輕松讓領導接受自己的建議,而且也能更廣泛地影響其他同事。
一個成功的領導者不是指身居高位的人,而是指能夠憑借自身的威望和才智,把其他成員吸引到自己周圍,取得別人信任,引導和影響別人來完成組織目標,并且能使組織團隊取得良好績效的人。著名企管專家譚小芳老師表示,人與人的交往,常常是影響力之間的較量,只有具有卓越影響力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才有可能成功。因此,如何塑造個人影響力、如何通過個人影響力來創建一個超級團隊,是現今企業管理者們必須修煉的課程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