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鞋材商整合資源生產成品鞋
鞋材供應商做成品鞋,這是很多鞋材商都思考過的戰略。如何以低成本、低投入殺入終端市場?泉州市卓勇鞋材商貿有限公司試水了一個更具顛覆性的經營模式。近期,卓勇的首批10多款男士潮鞋正式下單給下游的工廠,總計30萬雙,為即將到來的電商“雙11”做儲備。
這一模式的創新在于,工廠負責鞋底采購和整雙鞋的生產;卓勇負責提供其他鞋材。成品鞋加工費,全部由工廠向卓勇采購鞋材的材料款來抵扣。一方面,工廠消耗了閑置生產力,又減輕了支付貨款的壓力;另一方面,卓勇將庫存鞋材做成成品鞋銷售,增加了鞋材銷售量。
這一被譽為“雙贏”的模式,吸引了40多家鞋廠,向卓勇申請成為合作工廠。業界對此表示觀望,成品鞋是否能賣得動,成了最大的風險所在。
模式:鞋材商成鞋企客戶
在泉州市卓勇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金軍的辦公桌上,近10雙男士潮鞋一字排開。這些潮鞋款式,也在 “朋友圈”里提前發布,引來眾多鞋材同行關注。“卓勇要做鞋子了”,這個消息對很多同行來說都不意外。意外的是,卓勇下單給它原本的客戶——鞋廠,卻不需要支付加工費。它只負責提供鞋面鞋材,鞋底還要鞋廠自行采購。
卓勇給合作工廠的加工費,則是從工廠每月應支付的貨款中抵扣。“舉個例子,一個客戶的月結額度是20萬元,如果跟卓勇合作,我們下單20萬元,工廠當月就無需排20萬元的貨款。工廠出貨,卓勇也無需支付加工費。”朱金軍解釋,生產出來的成品鞋由卓勇負責銷售,銷售渠道主要來自電商,他們已經找好了分銷商,今年“雙11”則是驗證這一模式的第一場硬仗,卓勇準備了10多個男式鞋款,總計30萬雙,目前已經全部下單給了配合工廠進行生產。
雙贏?制鞋產業鏈整合
“這個模式已經在運轉,從效果來看,超出當時的設想。”朱金軍說,現在有40多家鞋廠,向卓勇申請成為合作工廠。
不可否認,如此深入的合作模式,加深了卓勇和客戶之間的黏性和聯系。對于卓勇而言,這一模式對于工廠和自己而言,都是雙贏的局面。“工廠今年的訂單都吃不飽,卓勇的下單,不僅能夠增加它的訂單,還能減輕工廠的資金壓力。”朱金軍測算過,一家工廠如果接收5萬雙訂單都有二三十萬元,一年就可以少承擔100萬~200萬元的材料應付款。對卓勇而言,首先是消耗了庫存的鞋材。無需支付加工費,也能把資金盤活。另外一個優勢,則是吸引更多客戶向卓勇采購鞋材。
未來:瞄準跨境電商
不走傳統零售渠道,是卓勇為自己設計的一條線路。電商、低價、潮鞋,這些都是卓勇為新涉足的成品鞋所定位的關鍵詞。朱金軍并不避諱,他們的鞋子并非自主研發,而是綜合網絡上爆款的元素,再以全網最優惠的價格推出。簡言之,就是模仿爆款,只是在一些細節上打上卓勇的影子。在銷售上,卓勇也并不主推品牌,而是盡量淡化品牌,集中到產品本身。
在未來的規劃中,卓勇的目標是跨境電商。外貿部,是卓勇今年才重組的部門。“在外貿上,未來不僅可以銷售鞋材,也能銷售成品鞋。”朱金軍說,外貿將采用批量訂單制,不僅可以批發,也可以零售,比如進駐每個國家的電商平臺,比如亞馬遜等,銷售成品鞋。
風險:鞋子賣得動嗎?
如此顛覆式的運營模式,讓晉江的鞋材同行看得瞠目結舌,但是許多同行在接受海都記者采訪時卻持觀望態度。“這樣說很理想,但是萬一這個鞋子賣不動呢?”晉江一家知名鞋材商丁先生認為,對于下游產業鏈的探索,比如制作成品鞋,也有同行嘗試過,但最終成功的并不多。今年整體終端市場都比較平淡,如果成品鞋銷售受阻,那整個鏈條都將受影響。對此,另外一位鞋材同行陳先生也表示贊同,他認為,整合產業鏈的做法,在特定條件下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一旦產品有積壓,工廠方面沒有太大損失,壓力都在鞋材商身上。
實際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朱金軍也談到了成品鞋賣不動的風險。為此,他們決定采取低價策略。“我們不打算依靠成品鞋銷售來賺錢,銷售是為了驅動整條產業鏈的運行,保證我的貨不積壓在手上,只賺鞋材一頭的錢。”朱金軍說,他們的男鞋將走低價優質路線,一雙平均價在100元的男鞋,卓勇將便宜30元。能這么做的原因是,整合資源后生產出來一雙鞋,成本要比一般鞋子低10%左右,成本更低;不賺鞋子的錢,意味著毛利潤也要更低5%。
“在互聯網,款式好,價格便宜,有視覺效果,產品價格有吸引力,對網購人群是最大刺激。現在電腦可以隨時比價。”朱金軍甚至認為,驅動鞋材銷售,才是卓勇推動這一模式的目的所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