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中哪些財務指標最值得關注
除非是自己特別關注的公司,亦或是從事財務打假的業內人士,一般投資者實在沒必要把一份年報從頭到尾讀完,確實也沒那份閑工夫——一份年報就跟一部小說似的,沒半天的時間壓根甭想看明白。對于絕大多數沒有納入股票池中的公司年報,只要簡約看些關鍵指標就足夠了。
但正像某服飾廣告中所說:“簡約而不簡單”,如果投資者只是去看看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的話,就過于簡單了。在我來看,選取年報中的幾個關鍵指標比對著看,就足以解決絕大多數問題了。
上期《紅周刊》第73頁的“2011年上市公司年報主要財務數據”欄目,其中所列示的關鍵財務指標便充足了許多,包括了每股收益和每股凈資產對比數據、凈資產收益率、每股經營性現金凈流量、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數據及同比增長情況、股東戶數及環比變動率等。運用這些指標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質量進行考量,更有利于理解最終指標也即每股收益的來源。
當然,嚴格來說,將營業利潤替換凈利潤更有助于真實盈利能力的分析,因為凈利潤所受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較大,有不少公司就依靠著財政補貼過活,體現在凈利潤和每股收益方面還差強人意,但其實公司的業務只是個空架子,談不上核心競爭力和投資價值,只剩下被重組的份兒了。
分析這幾項關鍵財務指標之間的關系,可以總結出如下幾點:1,沒有營業收入增長支持的凈利潤增長不值錢;2,沒有經營性現金凈流量輔證的凈利潤不可靠;3,沒有導致凈資產增加的凈利潤則是數字游戲。
首先看營業收入增長與凈利潤增長之間存在的關聯關系。由于存在經營杠桿,理論上公司凈利潤的波動幅度應當比營業收入略大,在現實企業分析中,只要二者變動幅度偏離不是太遠即可以看做是合理的。在剔除了非經常性損益的影響后,如果凈利潤增幅顯著高于營業收入增幅,則需要關注是否是以毛利率為代表的業務盈利能力出現了提高,比如出現了產品提價之類的,像去年很明顯地發生在氟化工上市公司,這就需要關注提價后的產品是否可能面臨跌價、導致損害盈利能力的可持續性,譬如稀土類上市公司就遇到了這種情況。
如果凈利潤增幅顯著低于營收,往往都不是好事,可能面臨著行業競爭加劇損害核心盈利能力的事情。
在沒有增資擴股的前提下,凈利潤的實現還應當導致凈資產同等金額的增加,如果不是則需要關注是否是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對外出售,導致原先計入資本公積下的為實現收益計入了利潤表投資收益,如是這樣則不過是數字游戲,并不代表盈利能力增強。
最值得關注的其實還是凈利潤與經營性現金凈流入金額的差異是否過大。在理想狀態下,受到折舊等非付現費用的影響,經營性現金凈流入金額應當略高于凈利潤,如果顯著低于凈利潤則八成是有問題了。要么是應收大幅增加,要么是存貨大量積壓,理論上還可能出現應付大幅減少導致現金流量狀況不盡如人意,但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少,可以忽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