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禮儀的培養與形成
我們已知道,良好的個人禮儀、規范的處事行為并非與生俱來,也非一日之功.是要靠后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漸地形成.因此,可以說個人禮儀由文明的行為標準真正成為個人的一種自覺、自然的行為的過程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而完成這種變化則需要有三種不同的力量,即:個人的原動力,教育的推動力以及環境的感染力。
個人的原動力,亦稱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它是人的行為和思想發生變化的根本條件,也是人提高自身素質,形成良好禮儀風范的基本前提。
作為社會個體,我們每個人只有首先具備了勇于戰勝自我,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識,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行動中才可能表現出較強的自律性,自覺克服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自覺抵御外來的失禮行為。
與此同時,努力學習,不斷進取,使個人禮儀深植人心,真正成為優良個性品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說,個人禮儀的形成需要個人的原動力,需要個人的自律精神。
相關鏈接:
企業非量化因素包括企業外部環境方面的信息和企業內部資源信息,如所在行業信息、企業產品信息、顧客信息、企業社會形象信息和企業無形資產、人力資源信息等。規范這些信息披露范圍,定期收集相關內容對企業非量化因素分析非常重要。
財務報告所提供的信息不僅應包括企業經營績效和財務狀況的信息,還應包括諸如有關企業背景和未來預測的信息。針對企業的變化,可以考慮采用以下非財務評價指標作為財務評價指標的補充:顧客滿意度;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戰略目標,如公司重組和管理層交接;公司潛在發展能力,如員工滿意度和保持力,員工學習與培訓的機會,團隊精神,管理的有效性;創新能力,如研發投資及其成果、新產品開發能力;核心技術;市場份額;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等。
在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績效和發展潛力等進行分析與評價時,把有關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動態指標與靜態指標以及有關企業有形資產和知識資產資料等進行有機結合,既可以避免對企業評價有失偏頗,又從整體上對企業的狀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和認識,有利于外部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作出正確的決策。
在每月的礦業公司經濟活動分析會上,財務分析緊扣生產經營重點,多方搜集中鋼協、冶金礦山協會等行業資料,發現先進礦山企業的競爭優勢,通過與先進礦山企業關鍵技術經濟指標對標,協助業務部門查找不足與差距;定期對虧損單位原因進行剖析,并針對主要虧損產品進行經營分析,尋找減虧扭虧的措施和辦法。2012年為降低產品單耗,制定了三率三耗目標值,并納入經濟責任制按月考核。
市場環境惡劣的時期恰恰是企業實現財務創新的時期,財務管理從簡單的核算中提升,融入生產經營,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看問題、提建議,向決策支持型、價值創造型的財務管理方向轉變,最終實現為企業規劃經營、識別風險,守護利潤、創造價值的目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