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的案例剖析寫法
案例剖析,是黨支部選擇情節嚴重、危害或影響大、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解剖,對黨員進行黨風黨紀教育而使用的文種。
寫案例剖析沒有什么固定不變的模式和方法,應該根據案情特點和實際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和寫法。怎樣寫教育效果好就怎樣寫,不求千篇一律。一般常見的寫法有三種:
(1)以犯錯誤者本人思想發展變化為中心,從縱的角度進行剖析。
(2)以違法亂紀事件為中心,根據事情發生、發展過程和原因,從橫的角度進行剖析。一般多是對集團性案件進行橫的剖析,以便得出多方面的教訓教育黨員。
(3)以犯錯誤者的錯誤特征為中心,聯系黨內外存在的某種類似的錯誤傾向,采取縱橫交錯的方法進行揭露剖析。
相關鏈接:
清朝蒙古地域遼闊,從中央到各邊遠地區以及各地之間都設有多路驛站,這些驛站就是溝通各路聯絡的唯一渠道。驛站有馬匹、值班官員和兵丁。他們接到一個驛站送交的公文后,就要抽出人員或馬匹,負責向下一個驛站傳遞或為過往信使安排食住調換馬匹。這就是驛站傳遞的基本方法和任務。
但是,人有壯弱之別,馬有良劣之分,傳遞速度也就有快有慢。加之,氣候等條件也可影響傳遞速度,因此就必須把公文按著重要、一般、急緩,分成特急和—般來傳遞,這樣才能保證真正急件不被耽擱。例如,同治十年(1871年),由喀喇沁驛站向庫倫(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傳遞的一份公文信封封面印有一只正在飛翔的大鳥,嘴里銜著一封信,旁邊寫著“飛飛”等字樣(原件為蒙文)。信封四角畫著4只馬蹄印,將“馬上馳送”4個字分別寫于4只蹄印內。信封上注明文件數量和送出日期,并寫明“此系特急件,絲毫不得耽擱!”最后在信封上用紅筆向右下點數十個長斜點做為醒目標志(原件存蒙古人民共和國中央歷史檔案館),這就是特急件的標志。凡是拿到這樣的急件,任何人都無權耽擱,必須派出健壯之人,良種快馬火速傳遞。這種標志方法雖然很醒目,但繪制比較難,尤其在古代印刷術不夠發達的條件下,就更不容易做到了。因此到清末,在信封左下角用紅筆書寫“馬上飛遞”4字,替代原來復雜的標志傳遞,這4字也做為傳遞特急件的專用詞延續使用下來。
另外,重要急件公文的傳遞必須由官方人員完成。清朝各旗都有專人負責公文的傳遞工作,稱為“塔枯里?!?此為滿洲語,是信差或承差的意思)。它是由擔負徭役的阿勒巴圖充任的,他們只負責般性公文和信件的傳遞。而下行或上行重要公文都必須由具有品級的職官護送。理藩院向蒙旗送交的公文,一般以盟為單位,分送一份文件,由所到盟派員在所屬旗內依次傳遞。例如,公文到達某旗后,經過收文處理后由該旗派員送往別旗。這些差務一般由各地輪值官員擔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