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職場中的8種不良心理
畢業將至,一大批學生即將進入職場。職業心理學專家表示,職場是否成功,85%的因素在于是否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西南大學心理學副教授楊東指出,以下8種不良心理可能演變成“人氣殺手”。
一、自我。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惜打小報告、給別人的業務使壞甚至中傷他人的名譽。楊東表示“自我為中心”會因為損害他人的利益和尊嚴為職場不容。
二、多疑。“老板今天的黑臉肯定是針對我的,怎么辦怎么辦?”有些人的神經非常敏感,對什么事都表示懷疑。這種人往往是自身缺乏安全感,時刻擔心別人會傷害自己。“他們使交往變得毫無自然輕松之感,久而久之會讓人敬而遠之。”楊東說。
三、虛偽。有的人擅長說甜言蜜語、送“糖衣炮彈”,剛開始還能讓人接受。但時間一長,不僅交不到真朋友,自己的心理也會備受壓抑。
四、冷淡。楊東強調,冷漠是人際交往中的大忌。這種人可能是出于一些錯誤的認識,比如覺得“酷”才是自己的個性所在,還有可能出于內向型性格。這種人失去了認識別人的機會,也失去了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機會。
五、封閉。每個人都會偶爾想關起門,把嘈雜擋在門外。“如果過于封閉,會變得孤單甚至自閉。知識、經驗以及思維方式都會迅速老化,失去競爭力和吸引力。”楊東說。
六、叛逆。適度叛逆的人特立獨行、敢于創新,給團隊注入新鮮血液。但如果過份反叛,為了標新立異故意與人抬杠,則很難融入團體,甚至無法與人溝通。
七、嫉妒。楊東認為,嫉妒是否會給人際關系帶來致命影響,在于這種心理是不是表現在行為當中。要是只在心里想想,是人之常情,真要被人察覺,也可以坦然承認、自我解嘲一番。要是發展到加害、中傷他人,那么就可能成為“過街老鼠”。
八、自卑。現代都市生活追求效率,自卑的人在這種環境中,缺乏交往技巧,沒有主見,往往失去許多展現自己優勢的機會。
相關鏈接:
話里話外、明著暗著告訴同事:“我是XXX的人。”
病理分析:沒有一個打工的人不愿意跟老板搞好關系,除非你自己當老板。跟老板搞好關系的基礎是什么?是你要有自己的一套,得能練活兒,還要練得漂亮。但即便你跟老板關系再好,也別讓別人認為你把老板當成靠山,好讓別人不敢怎么怎么。
職場是個利益共同體,你跟老板再磁,他愿意為了你一個人而犯眾怒嗎?再說,你干活到底是給誰干的?不是給老板干的,是給自己攢本錢呢!萬一哪天老板走人了,你是不是又要挖空心思找一個新的靠山?靠山是會變的,而變化的靠山還靠得住嗎?
讓干什么就干什么,讓做“一”決不做“二”,不會做也不想怎么怎樣才能做。
病理分析: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但也不能人人都是木頭吧?只有木頭才沒有自己的思想。一般而言,領導如果讓你做到1,他會點撥到0.5,但他希望你能想到2甚至3,做到1.5或2假如你連想都不想,就那么照方抓藥似的做了,肯定不會出彩。領導喜歡的是創造性地理解,然后發揮,而不是把沒思想show給他看。
別看現在這個社會競爭激烈,但總有人能“超然物外”、我行我素,領導再怎么急于出成績、見效益,那也跟我沒關系,我就這么著了。
病理分析:這種人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真傻、也真懶,另一種人是裝傻,其實往往很聰明、有能力、也不乏思想,表面看是偷懶,實際上是糊弄事,讓人說深了不是、說淺了不是:您不是讓我干活嗎,我干了,讓干多少干多少,您還想怎么著啊?可那活質量如何?咳,差不離兒得了,較什么真兒啊,給這點錢,值當我拚命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