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造假都是我的錯?財務人:這個鍋,我們不背
審計署披露了對20家央企的審計情況,其中有18家采取虛構業務、人為增加交易環節、調節報表等方式,累計虛增收入2001.6億元,利潤202.95億元。
如此龐大的數據,讓聽到消息的民眾一片嘩然。國資改革專家祝波善稱,虛增收入和業務考核目標的完成密切相關。如果企業收入規模保不住的話,工資總額就會受到影響,員工的收入也就沒有保障。
很多人并不清楚這其中到底還存在哪些問題,只是一聽到賬有問題,就會馬上想到是財務人員的錯,誰讓財務最怕遇到做審計的呢。引得財務人紛紛表態:這個鍋,我們不背。
國資改革專家祝波善表示,央企虛增業績的最大的原因,和企業經營層任期考核壓力、員工收入水平保障等原因密切相關。
企業經營者如果在任期內的考核成績不達標,薪酬分配和職務任免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涉及到自身利益問題的時候,很難有人能真正把持自己,做到不犯錯誤。同時,企業經營者也有來自員工收入保障的壓力,為了保住收入規模,導致很多企業鋌而走險,虛增收入。
企業將錢給客戶,讓客戶通過購買產品將錢再回流給企業,整個過程中,不但有物流,還有完整的現金流,以及繳稅憑證,只是沒有產品。這種無實物流轉的購銷業務,卻會讓假的東西真實的發生,讓賬面數據發生變化。
同時,在一些小的方面,例如虛假的勞務協議、虛假發票等上面,企業也會利用這些漏洞去進行財務造假。
假賬丑聞一旦曝光,不只財務人員跟著遭殃,企業可能也會面臨毀滅性的災害。但整個事件過程中,受危害最多的還是無知的股民,還有企業自己的員工。
很多上市公司靠經營無法長期盈利,于是通過財務造假的方式來盈利,表面上的數據很好看,實際上公司的經營狀況很差,股民就變成了待宰的羔羊,把錢拱手送給公司。
但一旦這種造假變成了習慣,時間一長,資金上無法滿足對虛假收益的分紅和消耗,從股民手里拿來的錢也無法填補數據的漏洞,必然會爆發財務危機。這個時候,從公司到股民,包括上上下下的員工,都成了這場財務騙局的受害者。
對央企的財務造假,在祝波善看來,和國資委對央企的考核體系脫不開關系。根據企業的經營性質、發展階段、管理短板和產業功能,設置針對性的差異化考核標準,可以讓央企經營者把更多的心思放到經營上去,而不是為了達到考核標準,在財務上造假來滿足自己和員工的需求。
同時,國家對企業及其財務人員在財稅法律風險方面的意識培養要重視起來。通過對企業財務風險點的把握,了解財務造假可能會面臨的法律后果,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高頓職業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表示,相比較其他行業,財會行業的學生在進入職場,接觸賬務和錢財的時候面臨的誘惑更多,也更容易誤入歧途,職業素養很多時候并不僅僅只是用來約束自己,也要能經的住企業領導的擠壓。
說起來,財務人員在這場財務造假中確實背了很大的鍋。面對審計人員和企業領導的雙重壓力,外部和內部的雙重擠壓,哪一種選擇都是在鋼絲上行走,風險性極高。
所以,很多在高頓學習的CPA考生表示,拿下CPA之后,自己還是更傾向于爭取在事務所工作的機會。比起企業的朝九晚五,審計雖然很忙很累,但至少不用背鍋,也不用面臨外界和自身給的雙重壓力。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