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態度應對棉價“非理性”上漲
9月份以來,棉花期貨、電子撮合、拋儲棉和棉花現貨價格均出現大幅上漲,國內新棉零星籽棉收購價大都超過8元/公斤,有的甚至超過10元/公斤。
9月25日,中國棉花價格指數(CC Index328) 突破2萬元/噸大關,達到20236元/噸,刷新了10年來的最高紀錄。紐約期貨價格也達到近15年的高位。在新棉大批量上市之前,棉花價格出現大幅上漲態勢,出乎大多數人的預料。
棉價快速上漲的推力來自哪里?紡織企業能否承受如此高的棉價?經營風險被推高,企業應該怎么辦?在日前由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組織的棉花問題座談會上,來自業內多家骨干企業的代表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和交流。代表們表示,當前的棉花價格已經超出了多數紡織企業的承受能力,同時棉花價格上漲幅度過大和速度過快,難以向下游傳導,給紡織企業帶來了很高的風險。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提醒企業,密切關注國內外棉花生產、紡織形勢變化,冷靜分析,理性應對,切勿跟風炒作,防范經營風險。
棉價上漲動力何在
“這是自1999年國家放開金融危機的影響,棉花價格低迷,影響了棉農的種棉積極性,全國棉花播種面積減少。而金融危機過后,棉花需求量大幅增加,棉花產需之間出現了缺口,從而促使了棉價的上漲。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8640萬畝,同比減少240萬畝;棉花產量750萬噸,同比減少12萬噸。
另外,“天氣原因導致的棉花減產也是棉價瘋漲的重要因素。”雖然今年我國植棉面積基本與上年持平,但播種推遲、氣象災害等對棉花單產有一定影響,今年我國棉花產量可能會比上年度略有減少,棉花品質也有所降低。而目前紡織形勢較七八月份淡季有所好轉,預計新年度需求繼續增加,供需仍會存在較大缺口。進入2010年度,新棉開始零星上市,較往年推遲15天左右,棉花市場出現階段性供不應求,拋儲、期貨和電子撮合上漲幅度較大,帶動新棉收購價格在較高價位開秤。中秋節期間,部分地區籽棉收購價格大幅上漲。在新疆阿克蘇地區,二級籽棉價格已躍升到11元/公斤左右,且回潮率高達10%。山東省部分產棉縣市,三級籽棉收購價格在10.4~10.8元/公斤之間,回潮率都在18%以上,籽棉質量差。
而從全球范圍來看,國際棉價也處于上升通道。盡管美國棉花種植面積有所擴大,但今年8月干旱酷熱的天氣影響了美國棉花的單產,雖然美國棉花今年還會豐收,但并不是產量最高的年份。8月份,巴基斯坦洪水泛濫,毀壞了百萬包的棉花。路易達孚(北京)貿易公司董事長陳濤分析認為,從目前來看,全球棉花增產的可能性不大,世界的棉花產量將不能滿足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棉價的上漲。
紡織企業能否承受
棉價不斷攀升,紡織企業能否承受呢?大多數企業都表示“吃不消”。“近期棉價上漲的速度遠遠大于棉紗上漲的速度。這大大壓縮了我們的利潤空間。”四川一家棉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依我看來,棉花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還很大,但是棉紗上漲的空間已經不大。棉價的大幅上漲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按照漲價規律,棉花漲價帶動紗布漲價,再帶動服裝等終端產品漲價。而目前的情況是,棉花價格上漲幅度過大和速度過快,難以向下游傳導。“現在最難的是,我們早前簽好的訂單合約,還必須要履行棉花漲價之前的價格。”來自蘭雁集團的代表表示,由于棉價上漲,布的價格跟漲后,下游企業難以接受,造成企業的訂單明顯減少。山東華興紡織集團董事長胡廣敏表示,目前價格很難向下游傳導,公司棉紗報價提高后,銷量出現銳減。河北新大東紡織印染公司何穎軍副總經理也表示,目前國際市場需求仍不旺,國外客戶根本不接受高價位棉紗。
除了少數企業由于提前進行了品種結構等方面的調整,受棉價上漲的影響相對較小外,絕大多數企業都表示:當前的棉花價格已經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能力,同時棉花價格上漲幅度過大和速度過快,難以向下游傳導,給紡織企業帶來了很高的風險。
風險增大企業應該怎么辦
在目前棉花緊缺、棉價高企的情況下,紡織企業又該如何應對呢?
多數企業代表認為,棉花銷售價格穩定在1.8萬/噸左右比較合理,對農工商三方均有利。目前棉花問題的關鍵是棉價上漲的速度過快,幅度過大。建議相關部門采取積極措施保持棉價穩定,同時希望明年的棉花進口配額能提前發放,這樣有利于紡織企業提早作好準備。面對新棉市場的“雙高”形勢,一些代表認為市場后期仍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如人民幣升值、歐美經濟形勢變化和綠色貿易壁壘等,應當冷靜分析、理性應對、防范風險。一些企業家提醒同行:“紡織企業對棉花價格不必過分敏感,還是應將精力集中在企業的生產經營上。”
實際上,紡織企業面臨的不僅僅是棉花價格高漲問題,下一步還會遇到棉花供應量短缺的問題。不少代表呼吁,國家應確立長期的棉花戰略,建設棉花生產基地,實現種棉補貼。而從紡織企業自身做起,調整紗支和品種結構,減少用棉量,顯得更具現實意義。河南平棉集團今年的化纖用量增加了一倍,占到了原料的40%。盡管今年化纖價格也出現上漲,但相比棉花價格來說漲幅較小,這也相應降低了的高棉價帶來的壓力。華茂集團、三陽紡織等企業利用高支紗需求回暖的有利時機,通過提高紗線平均支數來減少用棉量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9月26日,國家為了保證紡織企業的生產用棉需求,決定繼續通過競拍方式投放40萬噸國儲棉。27日,國家發改委聯合財政部、農業部、工商總局等七部門召開全國棉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分析當前棉花產銷形勢,部署2010年度棉花工作。會議提出,通過努力實現2010年度國內棉花供求總量平衡,保證紡織工業用棉的需要,維護廣大棉農的利益,同時要打擊惡意炒作棉花的行為。相信棉價最終會回歸理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