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入侵,消費者如何面對?
日前,倡議,提醒廣大消費者要對網絡銷售“洋垃圾”服裝保持高度警惕,不斷增強維權意識,主動了解“洋垃圾”服裝的危害和辨識方法,要求經營者開具發票,防范不法網店商家以“超低價格”、“外貿尾貨”、“出口轉內銷”等名義銷售“洋垃圾”服裝。
“洋垃圾”泛濫網絡
所謂“洋垃圾”,其實就是進口舊服裝的俗稱,是指被人以按重量收購的方式成批從境外走私過來,已經被別人穿過淘汰的舊服裝,主要來自國外的垃圾場甚至太平間。但因部分衣物款式較好,成色較新,甚至還是“大牌貨”,便被部分服裝商人挑選出來,經過整燙、拋光、修補,重新銷售。記者在淘寶網商城看到,冠以外貿、外單的服裝數量龐大,以“外貿”關鍵詞出現的服裝就有100余萬件,價格從幾元至幾百元不等。昆明市一位從事網上外貿服裝生意的店主告訴記者,現在的確有不少人打著外貿、外單貨的旗號在網上銷售“洋垃圾”,例如網上部分宣稱“外單孤品”的服裝,其實就是“洋垃圾”。
許多購物網站的消費者稱,自己經常喜歡去網上小店淘衣服,能買到真正的外貿尾貨那當然好,就怕遇上“洋垃圾”,那就太惡心了。根據官方統計,服裝服飾類商品特別受到網絡購物消費者的青睞。然而,在網絡購物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有不法經營者利用網絡銷售的隱蔽性和商品信息的不對稱性,在線銷售從走私渠道進口的“洋垃圾”服裝,嚴重威脅消費者身體健康,擾亂我國網絡購物市場秩序。
云南省服裝協會的朱鴻玲告訴記者,這些進入市場的“洋垃圾”部分是國外過時的舊衣服,也有一部分來自殯儀館,還有一些是從垃圾處理廠里流出的,服裝衛生問題嚴重。這些“洋垃圾”由于價格低、面料好,不單在網絡上盛行,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期曾在昆明市也有過一定市場,但后來由于被有關部門清理,“洋垃圾”基本銷聲匿跡。目前除了部分“洋垃圾”藏身網絡,昆明市的夜市和舊貨市場中仍有少量“洋垃圾”服裝還在銷售。
如何有效鑒別“洋垃圾”
記者在一些論壇上看到,許多網上買家表示自己經常通過網絡購買外貿服裝,但卻不知道有洋垃圾隱匿其中,希望能了解鑒別洋垃圾的常識。同時也有不少網友提供了自己知道的鑒別方法。其中適用于網購最為有效的鑒別方法就是看商家提供服裝的數量,因為洋垃圾基本都是一種款式只有一件,所以當網上賣家所銷售服裝是一樣一件時,買家就要提高警惕了。
與此同時朱鴻玲表示,由于“洋垃圾”需做一些消毒等特殊處理,因此衣服上會留有刺鼻氣味。消費者在買衣服時發現有發霉、腥味等異味以及有煤油等揮發性氣味的服裝還是不要買。
另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服裝外表識別,如大部分衣服有穿過的痕跡,仔細查看之下,能發現一些人為造成的損傷和瑕疵,某些國家的“洋垃圾”服裝在領口或袖口處還繡有曾經使用者的名字。
云南省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要對“洋垃圾”服裝保持高度警惕,當消費者發現商家有出售“洋垃圾”嫌疑時,應及時向網絡交易平臺和消費者協會申訴舉報,并注意保存和提供有效憑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