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超市“上山下鄉” 遠離外資超市
參加浙江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的浙江省人大代表、中國商業政策研究會特約研究員、浙江華聯商廈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軍今天接受記者專訪時稱,目前在中國的上海、杭州等這些大城市,90%的超市市場份額已經被外資超市控制,國內超市生存空間有限,被逼“上山下鄉”。
中資超市觸角向外資不感興趣地方延伸
“在發達地區,90%的大型超市都是外資,幾乎沒有中資超市生存的空間。”和記者一聊起超市這個話題,作為一家中資超市老總且身兼中國商業政策研究會特約研究員身份的楊軍就開始嘆苦。他說,中國加入WTO以后,閘門一打開,外資超市如洪水般涌了進來,中國零售業這些“稻田里生長的小苗”,幾乎全被沖垮。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提供的統計數據,目前,在中國全國范圍,外資超市的市場份額已經逼近47%。該協會信息部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上海這個大城市,外資超市已經占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在外資城市的擠壓下,中資超市被迫轉移。 “外資到了大城市,我們就進入小城市,外資到了小城市,我們就進入鄉鎮,外資到了鄉鎮,我們就只能去村里了,把店開到老外不想去的地方。這才保留了我們生存的一個小小空間。如果他們還要再往下走,那我們只能投降了,把我們的店鋪租給他們。”楊軍這樣介紹中資超市這幾年來和外資超市競爭的經歷。“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觸角向外資不感興趣的地方延伸。”
寧波加貝物流公司董事長賀擁軍今天也告訴記者,現在他的門店已經覆蓋了寧波下面的每個鄉鎮,村村都能看到加貝超市的標識。對于為何放棄市區這塊市場,賀擁軍稱,“競爭太激烈。”
中資超市承受的社會責任和政策待遇不相稱
楊軍表示,相比外資超市,中資超市雖然遇到了外資超市的步步緊逼,卻扛起了中國國內大部分的社會責任。“像下雪天,封山了,就得靠我們的工作人員把糧、油、菜人挑肩扛弄上去,你叫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去試試,他們哪一個愿做?毫不夸張地說,在一些稍邊遠的山區,我們的店往往就是當地山民的希望。”{page_break}
寧波市貿易局營銷管理處張宇平告訴記者,在2008年寧波遭受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時候,多虧當地的一些民營超市派員工頂風冒雪把生活必需品及時送到村里。
而對于地方政府的有些政策,楊軍覺得很不公正。“比如最明顯的,一些地方為了形象工程,非常歡迎外資超市去,外資零售商到一個城市,基本是白拿或低價得到土地,免租期好幾年,稅收還要減免,而對引進我們這類企業,他們卻以房地產的價格將土地給我們。”
楊軍還說,曾有人做過統計,在一些城市,在外資開店地方周圍十公里以內的商圈,有的中資超市的稅收和要安置的勞動力就業壓力也遠遠超過外資超市。
中國本土超市仍有希望
“中資超市未來只有三條出路。”楊軍分析說。
楊軍認為,各個地方的中資超市應該由政府牽頭進行抱團經營;或者是讓中資超市把觸角向外資不感興趣的地方轉移。“不然的話只能與外資超市進行嫁接,主動讓出市場。”
相比純零售業,楊軍更看好中國企業在百貨業的未來。他認為,百貨店不能簡單地仿制和克隆,比如北京的百貨店跟寧波的不一樣,寧波的又跟杭州的不一樣,因此外資百貨在中國國內很難有所作為。這就留給了中國本土百貨業很大的空間,所以中國的企業家要不斷的發展百貨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