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畜牧業發展“羊勁十足”
因養羊而遠近聞名,因養羊而山頭變綠,因養羊而農民致富,這是“陜北白絨山羊良種繁育基地”——靖邊縣黃蒿界鄉發展羊產業的真實寫照。
目前,該鄉家家戶戶飼養白絨山羊,其飼養量達到10萬只,50只以上的養羊大戶達200多戶,羊產業占人均純收入的70%。
羊子產業發展的比重加大
“‘十一五’期間,靖邊縣緊緊圍繞榆林特色畜牧業示范項目和富民工程的建設,畜牧業整體都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該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5年里,全縣的畜牧業指標在農牧漁業中所占比重明顯增加,存欄大家畜2.5萬頭,生豬15.2萬頭,家禽70萬只,生豬較“十五”末增長64%;全縣完成畜牧業產值7.07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45%,較2005年提高10%。尤其是到2009年底,該縣存欄羊子103.5萬只,較“十五”末增長39%,產值占畜牧業總產值36.8%,是該縣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
調整產業結構助畜牧業發展
該縣畜牧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歸根到底是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轉變。“十一五”時期,該縣積極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由粗放經營向規模化、標準化轉變,標準化養殖和良種繁育體系的建立是其中的“重頭戲”。
在政策扶持下,該縣累計改造標準化舍飼養商品代種豬場等,新建擴建天夏陜北白絨山羊擴繁場、北方牧業開發公司等一批良種羊繁育場;建成陜北絨山羊育種基地示范村3個,組建陜北白絨山羊良種繁育核心群110個,普查鑒定登記陜北白絨山羊種羊1.5萬只,累計推廣陜北絨山羊優良種羊2萬只,引進推廣長白、大白、杜洛克及PIC配套體系良種豬1.2萬頭,建立羊子人工授精站20個,生豬人工授精站6個,年完成豬牛羊改良配種50余萬頭(只),良種覆蓋率達到85%。
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標準化圈舍的建成和良種繁育體系的建立,不僅使畜牧業實現了規模化、標準化經營,且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截至2009年,全縣實現畜牧業增加值達到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畜牧業占27.8%,僅次于勞務輸出和種植業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據2009年測定和評估,該縣陜北白絨山羊個體產絨量平均提高150克,年增加養羊收入300萬元。2006年以來,該縣先后成立了養羊合作社8個,養豬合作社8個,打造了“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全縣10家民營企業投身畜牧業產業,累計投入資金2000余萬元,建成大中型養殖場10個,促進了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
從小做到大,從大做到精,從養殖場做到餐桌,該縣形成畜牧業良性發展的循環產業鏈,打造出“蘆源牌”和“陜北華興牌”羊肉等品牌,在市場上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并成為省內外客商的搶手貨,深受客商和市民的青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