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心頭病:有定單不敢接
第109屆廣交會二期日前結束。在成本大幅上漲的背景下,出口企業目前利潤水平如何備受關注。連日來,記者走訪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出口參展商,他們普遍表示國際市場需求旺盛,但企業普遍處于“有訂單不敢接”的狀態。
27日報道稱,廣東、浙江、江蘇、遼寧、四川、湖北六大出口強省的外貿情況調研顯示,這些地區約有半數企業利潤下降,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虧損甚至倒閉。還有企業面臨訂單轉移的風險,一些國外客戶已經將部分訂單轉到越南、孟加拉等周邊東南亞國家。據稱,從六省調研的結果來看,現階段,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融資成本的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幾重壓力疊加將企業的出口成本推高了10至20個百分點,尤其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已經成為企業的最大負擔。
禮品、玩具、紡織品等我國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隨著本輪成本的迅速提高,成本已經上升至企業盈虧邊界,這些企業面臨生死考驗。
外部市場復蘇未能帶來利潤
本屆廣交會人氣特別旺盛,開館首日更創下4萬客商到會的近年來高點。業內人士認為,此跡象表明國際市場正在復蘇。
但這并沒能讓全部企業特別振奮。記者發現,在看到預期訂單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的同時,諸多參展商卻對接到訂單后能否賺到更多利潤信心不足。
“這些老外精明得很。一般都說貨比三家,現在的買家下訂單前,往往把整個展館同類產品做比較,把價格壓得很低。只見訂單不見利潤,企業生存維艱。”一位來自深圳做蘋果產品最新配件的參展商告訴記者,其所在公司的毛利率由去年的10%下跌至如今的4%左右。
諸多參展商表示,訂單增長背后企業壓力未減,受制于CPI上漲過快帶來的原材料上漲過快以及勞動力成本的持續增加,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即便接到訂單,但能否賺到更多利潤,企業信心不足。
“匯率、原材料、勞動力成本一系列不利因素聚集在一起襲來,我們的利潤空間已經到頂了。”出口禮品盒的大連瑞興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素華這樣對記者表示,但由于國內企業同質競爭太厲害,所以即使利潤被擠壓,加價也相當謹慎。
出口毛絨玩具的蘇州開元國際集團負責人也對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說,一方面成本上漲,特別是石油漲價導致化工材料價格明顯上漲,另一方面提價難。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家企業均為品牌特裝區企業,可想而知,普通企業的困難將加倍。
記者獲悉,多個省份商務部門向有關方面反映,當前出口企業面臨諸多壓力,出口競爭力有所下降,這其中,原材料上漲過快、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漲與用工不足以及用電緊張是企業普遍反映的經營困難。
商務部一項于3月底針對1500家企業所作調查顯示,74.5%的企業員工工資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其中,26.2%的企業員工工資漲幅超過10%,企業經營成本因此大幅上升;即便如此,依然有很多企業用工不足,36%的企業就表示用工緊缺或者非常緊缺。
不僅如此,在眾多企業訂單增長的同時,今年以來利潤下降和持平的企業占比達到77%。
據廣交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劉建軍在廣交會一期結束時介紹,境外采購商雖下單踴躍,但中短單占89%,出口企業利潤不高。劉建軍分析,主要是因為考慮到美元持續貶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和國際原材料與國內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較快、企業融資難等影響,企業為免遭損失不敢接長單。
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帶來巨大成本壓力
今年以來,隨著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國際市場大宗商品需求有所增加,全球流動性嚴重過剩,美元持續走低,巨額資金受投機因素和避險因素驅使,大量涌入大宗商品市場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page_break}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走高給出口企業帶來巨大成本壓力。記者在本屆廣交會2期采訪期間,就有不少企業對記者反映,原材料價格上漲是目前的最大挑戰。參會企業表示,盡管原材料的大幅上漲可以通過提高出口價格來消化一部分,但在實際過程中,很多出口企業議價能力有限,并不能完全轉嫁風險,一方面是原材料上漲過快影響企業的接單,造成有單不敢接、不愿接;另一方面也有企業抱怨一些年前接的訂單還沒做完已經虧損,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
江蘇匯鴻國際集團輕工業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滕曉表示,目前公司成本上漲超過八成來自原材料成本上升。對于企業來說,原材料價格上漲沒有規律、不確定性大,因此最難把握價格走勢和化解風險。
“受到原材料成本上漲的推動,我們公司五金、輕工類產品在本期廣交會的價格比上期平均增長了20%,這也使得有些訂單轉向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有不少我們的老客戶今年都不和我們簽單了。”滕曉說,漲價必須要通過艱苦的談判才能實現。
遼寧隆德總經理王琦也對記者表示,由于出口成本上漲,該企業在本屆廣交會的平均報價也上漲了10%,“但10%并沒能完全填補各項成本增加,我們只能將利潤進一步壓縮。”
據了解,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的帶動,一季度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流通環節生產資料同比上漲11.2%,其中成品油價格上漲17.8%,鋼材上漲17.6%,有色金屬上漲10.3%,化工產品上漲8.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2%。
日前商務部發布《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1年春季)》(以下簡稱“報告”)指出,從目前情況看,隨著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外部市場總體上趨于好轉,企業訂單有所增加。但進出口形勢依然復雜,影響外貿平穩發展的不確定因素較多,特別是原材料價格、勞動力工資持續大幅上漲,將不同程度擠占企業利潤,中小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更大。
高成本倒逼企業升級轉型
但正如中國出口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所言,面對成本上漲,企業總會有自己的辦法闖出一條血路,“在這過程中,企業也應加快轉變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
記者采訪發現,不少企業通過自主創新開發新概念產品、舊產品賦予新環保概念等途徑,產品利潤依舊得到提升。
廣東佛山日豐管是全球第一大鋁塑管生產商,該企業負責人廖劍波表示,他們新推出的衛浴產品可與原先生產的管道形成系統,成套售賣,“盡管今年有的原材料漲幅高達20%,但我們這些新概念產品的附加值也大大增加,可以將損失轉嫁出去。”
去年銷售額達2億人民幣的寧波亞茂照明電器有限公司負責人董祖秉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企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特別是在今年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都分別增加了20個百分點左右的背景下,大部分舊產品僅能持平,但含綠色環保概念的新產品利潤約有10%–20%,相當可觀。”
此外,也有企業通過發展內銷市場和創新自主品牌,有效降低當前的高額成本。珠海優力創工貿有限公司出口部經理劉征對記者表示,通過發展內銷市場獲得了比出口更大的利潤。“同樣的一部嬰兒手推車,我們在國內賣場可以賣到1600元人民幣,而出口僅為90美元。雖然走國內市場需要巨額的市場開拓、營銷費用,但從長遠考慮,內銷肯定是一個趨勢。”劉征說。
經營精美陶瓷制品的永豐源集團董事長劉權輝表示,由于堅持走自主品牌的高端路線,以獨特的設計和過硬的質量贏得國外市場的普遍認可,“目前我們的報價整體上升了25%,但客戶還是能接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