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小企業面臨窘境
以滬浙蘇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以及我省的珠三角地區是我國中小企業較為密集的地區,它們曾經創造了“中國制造”的奇跡,如今,卻普遍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局。
一、眼下的中小企業似乎成了溫水中煎熬的“青蛙”
當前中小企業的困局,首先要從宏觀經濟背景來分析。由于未來5—10年全球經濟將進入低速增長期,中國GDP持續10%的高增長現象將難再出現,同時還面臨著高通脹的困擾。從去年初開始,央行已經連續12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目前已達21.5%的歷史高位,這導致信貸市場的供不應求。中小企業由于天然的原因,在宏觀政策收緊的時候,受到的沖擊最大,向金融機構融資難,必然尋求民間融資,又會面臨融資成本高和風險大的壓力。
從企業內部分析,成本上升是壓在企業身上的一座大山。人民幣升值、用工成本上漲、原材料價格上揚、融資成本高企等諸多因素碰頭,同時還要面臨拉閘限電和招工難的問題,多項成本上漲綜合作用于制造業企業,導致企業利潤攤薄,不少企業不接單虧損、接單也虧損。在這種情況下,低端制造業企業和作坊式的中小企業難以承受經營壓力,將面臨倒閉風險。
眼下的中小企業,似乎成了溫水中煎熬的“青蛙”,一下子死不了,活著又看不到希望。
二、如今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局,與其在2008年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有較大不同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歐美等發達國家需求急劇萎縮,而東莞的制造業主要依賴國際需求和訂單進行加工制造,所以制造業因訂單“喂養”不足而導致半停產、停產甚至倒閉,這一危機對中小企業的沖擊是疾風驟雨式的。而現在的中小企業困局,則是因為高通脹導致勞動力、原材料、物流等成本上漲。另外,融資難、融資貴、人民幣升值、錯峰用電、招工難等更是雪上加霜。總體來看,東莞制造業還處在價值鏈的低端,本身利潤微薄,企業由于缺乏核心技術、自有品牌和營銷渠道,議價能力很低,成本上漲的壓力很難轉嫁出去,所以中小企業因難以消化高成本而備受煎熬。
三、破解困局當從企業、市場、政府三個層次綜合考量
從企業來看,加快轉型升級是企業應對困局的必然和明智選擇。中小企業要通過創新企業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技術創新、改造工藝流程、建設自有品牌、拓寬營銷渠道,向產業鏈的兩端延伸或者實現鏈條升級。
從市場來看,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的不二法則。那些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因為不堪高成本重負,必然要向東南亞、非洲、中國內地轉移,向成本洼地進行產業轉移是中小企業應對當前高成本困局的無奈和權宜之策。
從政府來看,應該放權讓利。切實減輕企業不合理的稅費負擔,擴大開放領域,打破“玻璃門”降低企業進入門檻,對高新技術、高成長等政府鼓勵的產業實行積極的扶持政策。
在適當加息以抑制通脹預期的同時,金融部門有必要降低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以金融、財稅等多種手段鼓勵中小企業之間的并購整合,促進優勢中小企業通過并購進行良性擴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