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派服裝企二代帶來希望
漢派服裝有過很輝煌的時候。上世紀90年代,以太和為首的漢派服裝率先走品牌路線。
1997年太和服裝請瞿穎在中央電視臺做品牌代言,一下子打開了知名度,家家戶戶都知道了這個漢派牌子。然而,幾年后,無序競爭就把漢派服裝的格局攪亂了。
由于服裝行業門檻較低,一時間五花八門什么公司都有,低價競爭,互相模仿,漢派服裝開始成為“仿版”的代名詞。
湖北服裝企業年銷售過5億元的只有1家,浙江卻有7家過50億元。漢派服裝在國內要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武漢服裝商會會長趙合榮談及漢派企業感嘆道:“每年賺個百萬元就滿足了,不抱團,不圖發展品牌的老思想是漢派的癥結。”
企二代帶來希望
如今,在武漢1600多家時尚服裝企業中,上世紀80年代末成立的企業,正在進入“創二代”接班階段。
武漢合榮服飾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飛,是上海人,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學習德語,畢業之后在德國薩爾州學習企業管理。如今,這個由陳飛岳父一手創辦、經營了20多年的企業,已完全交給小兩口,陳飛說:“我與妻子分主內外:妻子是總設計師,我管運營。秋季的訂貨會由我獨立操盤,訂量比往年翻番。”
“合榮服飾是我的岳父趙合榮一手創辦的,他1992年在羽絨服是我們的主打產品,定位是35歲左右的中高收入的成熟、知性女性,商務加休閑的路線。特別是棉服,我們在國內比較領先,每件平均價位800~900元,帶毛領的達到1500元。”
服裝對陳飛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行業,一直服務德國企業習慣了高要求和制度分明。到武漢之后,他發現這里的收入不是特別高,不能過多要求別人怎么做,要將制度化和人性化管理結合起來。
“我現在的主要工作是銷售和企業管理,不管生產,“80后”的企業家也都不會管。服裝設計總監是我太太,她經常去意大利、法國等地考察。我們做東西很認真,參照國際流行趨勢,建立自己的風格。整年都在設計冬裝,設計300多款,推廣了一些成功款式。在武漢,棉服還沒有人能跟我們競爭。”
陳飛下一步的主要工作就是考察終端客戶,為將來建立專賣體系鋪路。他說:“做服裝,老板怎么想很重要。上一代人忙著賺錢,沒有把產品體系化,這就要我們這代人來完成,什么樣的客戶給什么樣的菜,提供套餐服務。”他認為,只有體系健全才能長遠發展。
新老板眼高手不低
與上代老板不同,新老板的學歷普遍提高,約有一半人曾赴海外留學。新掌門人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符的“沉重感”,他們直面漢派服裝的問題:比上世紀80年代創業期面臨的競爭更殘酷,不能再靠抄襲、抄版生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