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關店溯源 百貨業已經邊緣
“太平洋百貨要關店了?”當王女士收到來自太平洋百貨盈科店發給她的短信時,她有點不敢相信,根據短信提示,太平洋百貨北京盈科店門店將于10月25日關閉。
已經進入北京市場十年的太平洋百貨要關掉自己在北京的兩家店,據太平洋百貨盈科店的工作人員稱,該店確定要在10月25日結束營業,其內部人士確定北京五棵松店也會步盈科店的后塵。
記者獲悉,太平洋百貨于2001年進入北京,盈科店是以極低的租金進入。十年后,太平洋百貨卻要以關店的形式離開北京。有消息稱,因賣場規劃未盡理想,加以商圈變化、大樓業主欲大幅調高租金。
但太平洋百貨在北京的退場僅僅是目前百貨業的一個縮影。
關店
對于此次太平洋關店的原因,太平洋百貨盈科店店長陶玉聰對媒體表示,絕不是因為經營不善的原因,而是因為租金大漲,讓他們無法承受。
除了太平洋百貨,其他百貨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百盛在長沙芙蓉廣場的一家店就聲稱因為租金過高而在2008年關門轉讓,無獨有偶,百盛在上海虹橋的一家店近期也要關門。
據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副秘書長范艷茹介紹,一般而言,百貨業的回本期為三到五年,因此,百貨業的租賃時間會比較長,一般會簽10年以上的合同,如果太平洋百貨五棵松店在2009年剛剛進入就要退出,顯然是其已經經營不下去了。
高緯環球中國區研究部董事張平介紹,國內的百貨業的租賃時間一般會采用“10+5”或者“10+10”的模式,也就是先簽10年的租賃合同,然后再續租5年或10年,或者直接簽15年或者20年。
因此,對于百貨業而言,10年是百貨業租金上漲的一個時間坎。對于太平洋百貨進入北京十年之后要退出,張平也坦言,商鋪價格上漲趨勢確實明顯,對百貨業的發展有著比較大的影響。
據她介紹,我國的百貨品牌一般采用整租物業,然后再將物業分租給每一個商品品牌使用,百貨品牌收取一定的租金,或者銷售流水扣一定的百分比,或者這兩種形式取費用最高的那種方式來作為百貨品牌的收入。
對于大百貨而言,現在的價格在3元-4元/平米每天,但是在稀缺地塊已經漲到了6元-7元,甚至這個價格都不一定能租到,而且隨著北京城區的開發,好地段的商鋪物業資源越來越少,租金也上漲得很厲害。
根據高緯環球今年第二季度的數據來看,2011年第二季度王府井商圈達到了人民幣2200元每平米每月,東方新天地首層租金報價已達到人民幣2600元每平米每月。西單商圈租金維穩達人民幣 1800元每平米每月。而在去年同期每平米每月的價格,王府井商圈價格僅為1050元,西單僅為1220元。一年的時間變化如此巨大,十年前的數據就可想而知了。
除了租金上漲,傳統百貨業也正在受到電子商務的沖擊。據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謝馥薈介紹說,2003-2009年網絡購物市場快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01%;據瑞士信貸預測,2010-2015年行業增速將有所放緩,但仍達到31%。
購物中心
相比于太平洋百貨的黯然離場,在西單繁華地帶經營得風生水起卻是另一番景象。
西單大悅城于2007年開業,相對于傳統的百貨行業而言,大悅城屬于一種新的業態——購物中心。據大悅城商管中心魏學問介紹,購物中心與百貨業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首先,百貨業先整租下來,然后根據自己的定位來進行品牌的招租。百貨業輕裝修,一般而言,百貨業的裝修不會裝修到天花板,因為所有品牌都是相對開放的,沒有相對私密的空間。同時,百貨業作為一個單獨的法人來面對顧客,所有商品的發票也是由百貨公司統一出具,而這就意味著顧客對產品的投訴、售后也要通過百貨公司來進行。
相比之下,購物中心則重裝修,因為購物中心是將自己的物業分別租給每個品牌,每一個品牌都有一個相對私密的空間,也就意味著每一個品牌的裝修都會到天花板,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進行店鋪裝修和形象展示,選擇背景音樂,選擇店鋪氣味,營造更加時尚和個性化的購物環境,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同時,每一個品牌會單獨給顧客出具發票,而顧客對產品的投訴和售后也由每一個品牌來負責。
魏學問稱,百貨業有點“二房東”的意思,而購物中心則是第一手出租人。對于一些品牌而言,購物中心更能滿足自己個性化的需求,相比百貨公司的諸多要求而言,進駐購物中心更加自由。
除此之外,購物中心定位清晰,相對于能夠滿足大部分人需求的百貨公司而言,購物中心的核心消費群會更加明顯。據魏學問介紹,大悅城的品牌定位就是年輕時尚潮流品位,所以大悅城的消費者定位為年紀在18歲到35歲的人群。
為了符合年輕市場的特點,大悅城在選擇品牌方面也非常有講究,入駐大悅城的品牌大多都是這一類人群所青睞的,而且這些品牌要科學合理的進行組合,與購物中心的品牌形象形成很好的互動和呼應。
他舉了一個例子,在西單大悅城選擇餐飲品牌商的時候,就不會選擇商務正餐,而是選擇年輕人青睞的快餐品牌或者餐飲時尚品牌,因為餐飲的品牌也要與整個大悅城的品牌定位相一致。{page_break}
相比之下,百貨業所要滿足的消費群則寬泛得多,因為他們一般要滿足70%人群的需要,因此很難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而將要關門的太平洋百貨被人詬病的一個原因就是其定位不清,沒有形成固定的消費群。
趨勢
然而,在購物中心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角時,很多百貨業也開始識時務的進行了調整。對于百貨業的發展,張平認為百貨的購物中心化和購物中心的百貨化是以后的發展趨勢。
她介紹,百貨業的特點是大而全,以目的性消費為主,而購物中心則以體驗式消費為主。隨著消費者要求的不斷提高,一線城市逐步會以體驗式消費為主,因此購物中心的模式會逐漸占據主要位置,而二、三線城市還是會以百貨商場的形式為主。但隨著一些新的商業項目建成,購物中心會逐步向二、三線城市擴散。
除此之外,因為租金的不斷上漲,很多百貨業從之前的整租物業開始進行整購物業,自己持有物業,而這就與做一手房東的購物中心有些類似。從新世界百貨那里得到的數據顯示,該公司自有物業占比在14%到15%,剩下的為整租物業。
作為北京市百貨業標桿的北京市百貨大樓也正在發生著變化,它是建國后北京建造的第一座大型百貨零售商店,被譽為“新中國第一店”。據其負責人介紹,北京市百貨大樓擴建之后,就在擴建的北廈設立了咖啡廳、餐飲、美容廳的休閑區域,甚至還引進了橫店電影院。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謝馥薈也認為,根據發達國家零售業態的變遷歷程,人均GDP在3000-10000美元之間時,百貨處于主導地位,10000美元以上,零售業態逐漸豐富,電子商務、購物中心、專業點等業態的市場份額增大,其中,購物中心成為主流業態。未來10年,我國的人均GDP仍維持在10000美元以內,百貨仍將是零售行業的主流業態;但在人均GDP超過10000美元的一線城市如上海、北京等城市,購物中心將成為零售市場的主導者。
魏學問認為,美國目前80%的市場都是以購物中心為主,而一些百貨品牌則在購物中心里面作為主力店占據一定的面積。
而在中國這種形式也已出現,北京金源時代購物中心就是一個代表。據了解,金源購物中心不僅有多家百貨品牌入駐,還有各個品牌的單店,而且餐飲、娛樂、辦公等多種形式集于一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