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凱:管理學案例燭照強國愿景
——王天凱暢談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新價值坐標
不久前揭曉的全國紡織行業管理創新成果大獎讓業界看到了不一樣的“評獎”。首先是獲獎企業精而又減,算上候選總共才有14家入圍,最終勝出者僅6家;其次是頒獎形式拙樸知性,雖然缺少耀眼的舞臺卻凝聚了國內主要紡織學府頂尖專家的智慧光芒。
記者因為跟蹤大獎評選始末,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嘆服于這樣一次主流評選活動的低調務實。早在去年9月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會長會議就確定要在行業內評選、表彰和宣傳一批管理創新典范,經過近一年的調查研究,廣泛搜集并梳理行業內管理創新經驗,特別是富有時代特點和導向意義的典型模式,并多次組織專家團考察、總結和提升,從而形成了具有參考價值的創新成果匯編及專家評點。
對于此次大獎的功能和屬性,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王天凱強調:“管理創新成果獎是從案例學角度,將管理經驗中最精華的部分進行提煉和梳理。因此更偏重于從理論和實踐出發研究成果的推廣價值,而不是評500強。”
管理模式不是輕易模仿的
當前紡織行業面臨復雜的外部環境,此時推出紡織管理成果大獎是否會令企業反感?這個問題在王天凱心中早已反復掂量過,其“案例說”為企業下決心站到前臺找到了依據。
“最早企業對于把自己的管理創新經驗公諸于眾是有顧慮的。”王天凱告訴記者,這種務實的想法很普遍也可以理解,但我們強調的是大企業對行業發展的責任和義務,“和其他傳統行業相比,紡織行業在管理上有極大的潛力還未充分挖掘。通過與信息化、高新技術等領域相結合,傳統行業的管理模式將獲得再造與重塑。有些大企業的創新思維非常超前,管理基礎也相當牢固,有條件、有義務在行業內發揮更廣泛的引導作用。”
他認為,每個企業的地域環境、經營模式、管理者性格和發展路徑不盡相同,這就意味著管理創新的模式不一而足。“別人這么做,你不一定學得來。管理模式難以簡單復制的原因在于,它背后需要大量扎實的基礎性工作。”
但是對于行業內更多的企業而言,最起碼應當知道先進企業的先進做法。王天凱說,紡織行業中小企業居多,企業自身的基礎和條件各異,不可能要求所有企業都具有現代化管理水平,但卻應該有通過管理來應對危機和解決困難的方法和手段。
從評選結果來看,紡織骨干企業在管理創新方面的成績,對行業轉型升級有著重要的示范作用。其中最關鍵的一點是,他們的實踐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企業管理的領域和內涵。
王天凱表示,戰略管控、流程再造、供應鏈管理、產業聯盟等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組織,正逐漸進入企業管理的視野和范疇。如無錫一棉在普通棉紡設備上通過流程再造、工作法創新,在不增加勞動強度的前提下實現萬錠用工25人以下;吉林化纖創立的竹纖維聯盟,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創新運行機制,為紡織企業產業鏈上下游聯合提供了借鑒。
位置在哪兒?對手是誰?
“近幾年紡織行業在應對金融危機和面對外部環境挑戰中,企業的首選對策是加強管理和推進管理創新,這是紡織轉型升級最為基礎的工作。因此從行業自身來講,理應對這些管理創新成果做些梳理,它將在未來5到10年對行業起到強化引導和推動作用。”王天凱在創新成果交流會上表示,企業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及勞動力、資源、環境約束時,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來積極推進企業內部變革,以至于近幾年盡管外部環境并不寬松,但行業經營的主要指標年年保持上升趨勢。
談及經過30年改革開放,尤其進入21世紀前10年紡織行業在提升管理上的重大轉變,王天凱有感于其中經營管理理念的深刻變化。他說,相當一部分企業牢固樹立了市場、效益、成本、質量、品牌、營銷、節能減排、以人為本等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理念和社會責任意識,“像此次獲得創新成果大獎的常州旭榮集團,從制造業向制造服務業轉變,銷售的不僅僅是產品,更是產品背后蘊含的價值。這些價值在今天的紡織界代表了流行、功能、美觀、誠信,與客戶之間建立起雙贏的合作模式。”{page_break}
面對行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結構調整的強烈訴求,王天凱認為,關鍵在于深化改革,而基礎來自于深化管理和推進管理創新,首要問題是加強企業戰略管理:確定自己的位置在哪兒?對手是誰?而其中的關鍵環節是處理好紡織主業和其他業務的關系,“特別是那些行業影響力較大的企業,主業發展至今的點滴積累無以替代,也許旁騖副業能帶來豐厚收益,但要知道這些收益的取得很大程度上來自于主業的影響力。對于大企業而言,堅守主業不放松、以副業反哺主業是最佳生存哲學;中小企業也一樣,粗放發展過度價格競爭肯定走不通。”
在具體實施中除了全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王天凱還特別強調紡織行業要積極穩定地推進國際化經營,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紡織強國最終要有一批具有一流研發、一流產品、一流營銷能力、一流品牌、一流資源配置能力的企業,未來10年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化戰略思維和寬闊視野的職業經理人,真正誕生有國際化經營能力的企業陣容。而良好的企業文化是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對員工有極大的鼓舞作用,未來要進一步納入戰略視野,使企業文化成為企業價值觀和競爭力的一部分。
實施四大戰略需要先行者
創新管理有利于企業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市場競爭的新挑戰,對于行業在“十二五”時期的改革發展則更加意義深遠。對此王天凱指出,“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改革發展的核心目標,是圍繞科技、品牌、可持續發展和人才四個方面的戰略目標付出努力。2020年紡織行業要實施由大到強的轉變,實施四大戰略目標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為重要的是沒有一流的管理水平就不可能有效實施四大戰略目標,也難以完成由大到強的轉變。
作為以先進管理手段保障技術和質量絕對領先的典范,王天凱將獲得此次創新成果大獎的山東如意推到前臺。2000~2009年期間,山東如意獲得專利19項,國家進步獎6項,省級16項,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明顯與先進管理水平密不可分,他們從理念、方向、制度上層層銜接,確定“科技領先,精品戰略”的經營理念,明確質量創新、科技創新兩個方向,采用產學研合作,形成技術研究開發梯度式“雙三級”創新模式,通過建設標準化管理體系、搭建質量管理理念的信息化平臺等,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及品牌影響力。
王天凱充分肯定了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堅持“健康、綠色、環保”的經營理念,一些企業已納入到自身的經營管理之中。
這次入圍的不少企業介紹了這方面情況,尤其是魯泰集團、常州旭榮集團系統地描述了以全面低碳、可持續發展為指導的戰略構想。王天凱還高度評價通過內在管理素養培育、通過新型企業文化創建,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努力打造和諧文化,通過軟實力的提升塑造企業形象、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
王天凱表示,完成四大戰略目標需要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全面推進,而主體就在企業。
管理創新成果大獎的價值坐標須放在實現紡織強國的長期愿景下考量,“通過6家企業管理案例的推廣,更多企業能對號入座找到適合自己的創新路徑,或者僅僅是找到解決管理問題的階段性答案。要求所有企業都具備先進的管理水平是不現實的,以獲獎企業鏡鑒自身,在現有管理水平中尋找突破口卻馬上可以付諸行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