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農惜售為哪般 穩定生產需舉措
10~11月份應是我國種植面積不容樂觀,建議國家采取積極應對措施,保障棉花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三大理由支撐棉農惜售
棉花生產成本高昂且持續上漲。根據筆者近期走訪河北棉花市場調研獲知,目前商販收購籽棉價格為4元/斤左右,按照每畝500斤產量計算,每畝收益不到2000元。而如果計入家庭用工成本的話,每畝棉花地總成本達1900元,其中拾花成本400元,田間管理用工成本600元(按照12工日/畝、50元/工日計算);土地租賃成本500元;化肥、農藥、農膜、棉種等農資投入共計約300元;灌溉、翻地、鋪膜等100元。棉農6個月的辛苦勞作,每畝棉花純利不足100元,棉農植棉沒有熱情和利潤。
今年棉花收獲期出現持續陰雨天氣,黃河流域幾個主要棉花主產省棉花產量受到較大影響。進入9月以來,陜西、山西等省出現持續陰雨天氣,對棉花單產影響很大,將比前期預測產量減少20%~30%。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河北,受調查農戶反映,今年棉花單產比去年減產10%~20%。
今年有國家臨時收儲政策托底,農民普遍認為棉花價格不應過低。為了應對跌宕起伏的棉花市場,國家及時出臺了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以標準級皮棉19800元/噸的價格收儲。根據各方推算,農民獲得的籽棉價格應為4.5元/斤左右。因此農民普遍對市場給出的不足4元/斤的籽棉收購價格不予認可。
棉花品級下降,企業不敢放開收購
據河北省某調查收購加工企業介紹,往年此時正是棉花收購最忙的時候,企業大約能收到200~300萬斤籽棉,但是今年僅收了3萬斤。由于收購交易清淡,該企業處于停產狀態,20名工人也已停工放假。
面對惜售的棉農,企業表示就眼下的棉花質量他們也不敢收。今年皮棉銷售有兩個選擇,一是準備交儲,二是賣給下游的紡紗廠。從已收購的棉花纖維質量看,大部分棉花質量僅有5級甚至更低水平,這種棉花既達不到交儲水平,也難以滿足紡紗廠要求,因此收購加工企業不敢放開收棉。
企業還反映,國家臨時收儲政策在當地落實很好,只要有符合交儲的棉花,很方便就能交儲。目前紡紗廠也需要優質棉花,只要棉花品質夠好,加工企業可以出更高的價格收購。但是真正能收購上來好的棉花困難較大。
后市分析及建議
筆者調查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優質棉花仍然短缺,價格有一定上漲空間,黃河流域明年棉花種植面積將有一定程度下降。
盡管今年棉花播種面積同比增加,但是由于后期天氣原因導致纖維質量下降,市場上優質棉花呈現短缺狀態。紡紗企業目前在買不到優質新棉的情況下消耗庫存,后期對優質棉花的需求將增大,因此優質棉花的價格仍然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由于成本上升棉價下跌等多重因素影響植棉收益,農民植棉積極性受到影響。調研結果顯示,近半數農民表示明年將減少棉花種植面積。
綜上,筆者建議:首先,進一步向農民宣傳國家收儲政策,重點突出國家收儲對棉花品級的要求。建議農戶加強棉花儲存中的質量管理,不要盲目惜售。囤積棉花只會進一步降低纖維質量,從而影響棉花價格和自己的收益,因此應當擇機出售。
其次,采取必要措施,保護棉農種棉積極性,防止明年面積大幅下跌。一是未來要將棉花收儲政策常態化,逐步走向棉花最低收購價,為農民種植棉花托底。二是繼續堅持進口棉花滑準稅政策,保護國內棉農的基本利益和我國棉花產業安全。三是加大國家對棉花輕簡栽培支持力度,發展麥后移栽,穩定棉花面積。四是扶持棉農合作組織,提高農戶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單個小農戶面臨棉花市場風云變幻的局勢往往只能被動地成為價格接受者。而棉農合作組織將增強棉農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在購買農資、銷售棉花等方面的討價還價能力明顯強于單個農戶,在先進技術推廣、統防統治等方面也具備規模優勢。應當在運營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對棉農合作組織給予必要支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