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共克人才匱乏瓶頸 紡織產業轉移向新疆進發
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花資源基地,是我國最大的產棉區和商品棉基地,還是我國最大的手摘細絨棉、長絨棉生產基地。此外,新疆還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以及西部大開發和自治區的各種優惠政策,因此新疆的資源優勢和戰略地位被越來越多企業所看好。同時受困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土地資源緊缺、水電供給不足等綜合因素,尤其是近幾年棉花市場價格大幅波動,一些大型棉紡企業紛紛將投資轉向了資源豐富的新疆,在那里建立生產基地并初具規模。
《紡織工業十一五規劃》、《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及工信部《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均對紡織產業優化區域布局和加快發展方向。目前紡織產業在新疆的布局調整和產業轉移已初見端倪,2010年新疆共有紗錠約600萬錠,其中超過60%來自沿海企業。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將是我國紡織工業在產業轉移過程中發展、提升,成為世界紡織強國的過程。
承接產業轉移優勢明顯
“十一五”期間,新疆紡織工業堅定不移地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優化投資環境,推進招商引資,有效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集中力量抓好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高紡織產業集聚化程度,加快技術進步、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好實現了發展目標和任務。國務院出臺的《紡織工業調整與振興規劃》中,也在優化區域布局、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對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要求,支持新疆建設優質棉紗、棉布和棉紡織品生產基地,這給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
新疆棉花生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占世界棉花產量的8%左右,棉花種植面積、總產量、單產量、國內銷售量、出口量連續10多年居全國首位。除此之外,新疆也有較強的區位優勢,它與8個國家接壤,有16個對外開放口岸,這對內地紡織企業很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如果從新疆進入周邊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節省運輸時間和運輸費用。例如從新疆的阿克蘇地區進入歐洲市場比從歐亞大陸橋縮短1200公里,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四分之三,運費降低二分之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紡織行業辦公室主任劉燕寧介紹,新疆還具有以下諸多優勢:一是生產成本低:水價低,電力充足且電價相對較低,建設用地多且地價很低。二是跟沿海地區相比,勞動力成本較低;三是中亞對紡織品需求大,周邊市場發展潛力大;四是國家援疆資金達110億元,19個省市對口援疆,為其發展提供人力、物力支持;五是新疆正在向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發展,紡織產業作為民生產業的地位更加突出,成為自治區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和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信委副主任梁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紡織產業是新疆最有潛力的產業,但新疆不應該是個單純的原料供給地,應快速延長棉花產業鏈,成為全國性的紡織工業基地。他介紹,目前新疆紡織產業正在推進以下重點工作:一是按照自治區十二五規劃,以市場拉動產業,建設“兩城七園一中心”:兩城包括石河子紡織工業城、阿克蘇紡織工業城,一個中心是烏魯木齊國際紡織品商貿中心,還要建設七個園區。二是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過程中,率先吸引大企業落戶新疆,逐步完善產業鏈。三是發展具有民族特色的紡織產業,建設新疆西部服裝產業工業園。另外新疆是長絨棉基地,所以應該大力生產高支紗、高附加值產品,和內地形成差異化競爭。{page_break}
新疆除了擁有豐富的棉花資源、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還擁有西部大開發和自治區的各種優惠政策。劉燕寧介紹,自治區對紡織產業很重視,在新疆所有行業里,給紡織行業的政策支持是最多的:比如棉花、棉紗的運輸都有補貼,遠距離的運輸每噸達500元;出臺了支持紡織業財稅政策;對棉紗的各項補貼每年可達1億多元;等等。近幾年,新疆各州、縣、市也相繼出臺一些優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有實力的紡織企業來新疆投資。
目前來新疆投資創業的知名企業已達20多家,如華孚集團、雅戈爾集團、巨鷹集團、泰豐集團、溢達集團、聯發集團、鳳凰織布、金泰棉業、永翔紡織、冠鑫棉業等,成為推動行業發展及當地經濟增長的生力軍。來新疆投資發展的企業,多數是紡織深加工企業,將產業鏈前端移至新疆,在新疆建立了棉花收購加工和紡紗、織布生產線,促進了新疆紡織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大提升了新疆紡織的競爭能力,為當地增加就業、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升企業競爭力作出了顯著貢獻。
產業轉移已成大勢所趨
近年來,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品種穩定,而且都是優質棉,但不少棉花大縣沒有自己的棉紡企業,每年都為了弄到車皮外運棉花而發愁。而棉花資源大量外流,高附加值的那一部分沒有留下來,稅收也沒有增加,對本地區經濟發展不利,產業優勢并沒有形成。在內地,許多企業卻面臨著“無棉可紡”的尷尬,國際市場棉花短缺、棉價波動較大曾一度使國內棉紡行業的老總們寢食難安。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挺等一批有戰略眼光的企業家深知:解決問題的出路就是自己種植棉花,在新疆建立棉紡廠,這既節約了成本又規避了風險。于是華孚等一批棉紡企業入駐新疆,使供需雙方找到了“雙贏”的突破口,這是一種完全雙贏的戰略合作,將棉花的資源優勢轉換為產業競爭優勢。
記者了解到,近幾年,我國紡織工業布局在東南沿海過度集中,除造成運輸繁忙外,也對沿海地區的土地需求壓力、環境污染影響、能源消費等方面形成非常大的壓力,也是紡織深加工企業西移非常重要的原因。2010年新疆共有紗錠約600萬錠,其中超過60%來自沿海企業。
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偉挺說,產業轉移是大勢所趨,以浙江省為例,該省現有紗錠1046萬枚,布機22萬臺,按照產業升級的要求,省內只能保留研發加營銷,把制造向中西部轉移,或向東南亞、南亞國家轉移。經過考察,我們認為阿克蘇是條件最成熟的投資地區之一,這里有70萬噸棉花,這里有每度0.3元錢的電價,這里有基本成形的54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這里有急切盼望工業化的政府和人民的熱情目光。因此,華孚將和政府一起出資建設新疆紡織工業城項目,我們有信心和決心,通過十年的努力,打造一個在中國甚至在世界有影響力的棉都。{page_break}
而且幾年的合作下來,棉花產品結構調整,種植的品種、模式,產品購銷模式等都發生了變化。農六師五家渠市政委馬新平說:“以前,棉花和棉紡廠沒有緊密的結合,沒有系統考慮市場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產品需要什么樣的原料。現在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棉花,我們就種植就什么樣的棉花,這對優化棉花品種結構,整合農業科技力量,推進新疆棉花生產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轉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企業在新疆建立棉花基地,取消中間環節,增加了企業利潤,也提高了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未來的新疆,將穩定棉花種植面積,提高豐產田,退出低產田,以保護新疆的生態環境。
農七師副師長史貫中表示,引進華孚這樣的優秀企業,給兵團帶來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光是救活了一個老的紡織企業。而是通過龍頭企業與資源優勢的結合,把棉花優勢真正打造成競爭優勢,同時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增加就業和財政收入。僅隨著新疆華孚的發展,用工就會增加到數萬人,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工作、學習、生活在一起,這樣社會才會長治久安。
華孚成為產業轉移典范
在西移新疆的企業中,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無疑是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2010年6月10日,阿克蘇地區行政行署和華孚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關于合作建設新疆紡織工業城項目的協議》,華孚出資70%,政府出資30%,共同投資、建設新疆紡織工業城。新疆紡織工業城將立足阿克蘇,面向全疆,覆蓋南疆。紗錠總規模為600萬枚,還包括化纖、織布、印染、家紡、成衣等項目。
“除參與新疆紡織工業城的建設以外,華孚將在新疆紡織工業城自建一個100萬錠新型高效色紡紗的華孚色紡工業園,該項目已于2010年8月30日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總建筑面積100萬平方米,總投資36億,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可達45億,利稅9億,增加就業人數1萬。”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系統副總監、新疆大區總經理李強介紹。
華孚色紡股份有限公司是專業從事中高檔新型紗線的大型企業,是全球最大的色紡紗線企業之一,是中國紡織類上市公司中效益最好、股價最高的上市公司之一。色紡產業是紡織領域的新興產業,色紡產品因其環保型、時尚性、科技性,深受終端和消費者喜愛,正在成為休閑和運動服裝的主流紗線,市場前景看好。
為了充分利用新疆優勢資源,整合產業資源,華孚在2006年就已啟動西進戰略,產業鏈前移。繼2005年并購整合新疆縱橫棉業后,2009年又先后并購整合了新疆五家渠青湖紡織、石河子新八棉、奎屯錦業紡織。目前華孚在新疆擁有8萬畝的長絨棉棉田、40萬錠的紗線廠,建立了農場、軋花廠、紗線廠一條龍的高級棉產業鏈。還分別在新疆阿克蘇和農六師五家渠規劃了100萬錠的色紡工業園,在奎屯與農七師合作投資50萬紗錠,在石河子擬投資50萬紗錠,以進一步整合疆內優質棉花資源。其中五家渠色紡工業園項目一期納入到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的募投項目,實施順利。新疆阿克蘇100萬紗錠及奎屯50萬紗錠項目也在陸續開工建設。李強表示,有了產業轉移的天時,資源優勢的地利,對口援建的人和,一定能夠把新疆華孚辦好。
華孚通過西進戰略,利用兼并加技改擴建、新建等手段,實現了快速平穩的發展。2010年華孚色紡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47.83億元和3.71億元,同比增長45.4%和154%。
“今年我走訪了一些紡織企業很受鼓舞,尤其是看了阿克蘇建設新疆紡織工業城的宏偉規劃、華孚布局南北疆的大手筆非常激動。新疆的發展比我想象的要快得多,國內優秀大企業到新疆來發展是有戰略發展眼光的,不僅僅擁有了資源和能源優勢,更是增加了他們的比較優勢。他們有豐富的市場經驗、很強的技術和管理水平,發展速度快,效率高、效益好,一定會促進新疆經濟的快速發展。”梁勇說。
劉燕寧認為華孚的南北疆布局優勢互補,比同類企業考慮更加周到,有利于其把資源優勢轉化經濟優勢。她說:“該公司是上市公司,企業實力雄厚,生產設備、產品開發、管理模式先進,在企業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戰略上也具有優勢,且其近期增發后的資金大部分都用于新疆華孚的建設,可見該公司在新疆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政企共克人才匱乏瓶頸
雖然新疆在承接紡織產業轉移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但目前也存在著遠離紡織市場、產業下游聯動困難、缺少機配件和染化料市場配套等劣勢。同時在產業轉移過程中,企業急需高級管理人員和關鍵技術人員,他們不僅要有優秀的管理能力和精深的專業經營能力,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不同地域適應能力和不同文化的整合能力。而這樣的人才無論對新疆還是對企業而言都是稀缺的,人力資源缺乏、人才匱乏成為制約企業在疆發展的瓶頸。
這一方面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和推動,加快新疆農業的集約化發展,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逐步釋放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而加快新疆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做好少數民族的雙語教學和教育培訓,提高其工作技能,為穩定新疆奠定民生基礎。同時針對目前新疆紡織業人才短缺的狀況,應積極實施人才戰略,加強產、學、研相結合。企業自身也應通過本土化培養、人才交流等方式來緩解。
要在新疆建立紡織產業集群,就一定要加強對紡織業人才的培養。對此,孫偉挺建議:首先要恢復新疆各大高校的紡織專業,以及相關課程,培養紡織專業人員。其次,推動產、學、研相結合,各紡織企業和紡織學校、紡織研究所建立聯系,鼓勵大學和相關的科研院所直接參與產業集群的創新活動。再次,新疆各紡織企業也應該多從內地引進紡織人才、技術工人,對企業現有工人定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對新招聘的工人也應該制定就業前培訓課程,提高企業工人的整體素質。最后,各級協會要組織各企業定期交流,與內地先進紡織企業形成良好的互動,為新疆企業骨干員工提供更多學習機會等。
同時孫偉挺指出,在人力資源比較缺乏的情況下,穩工無疑比招工更為關鍵。從某種角度上說,五家渠和石河子華孚進入華孚大家庭以來產能和質量一直穩中有升,一大批穩定的、經驗豐富的老員工功不可沒。
馬新平說,現在全國都存在著用工荒、用工緊的問題,核心是待遇問題和是否真正能留住員工的心。我們調查了六師十幾家企業,華孚的員工流失率最少。這里有員工們對華孚文化的認同,也源于華孚對員工的尊重與重視。華孚在努力提高員工工資收入的同時,還向政府爭取土地興建保障性住房。華孚的工廠很多都設有夫妻房,還提供到內地培訓、學習的機會,安排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這樣對待員工,員工怎么可能留不下?
史貫中表示,我們要盡快實現機采棉,使團場部分職工轉變成為產業工人。目前我們的渠道還不夠通暢,將來農場職工到民營企業工作,身份還可以是兵團的,這就解決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只要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就能克服人力缺乏、人才匱乏的難題。
結束語
過去的無數經驗表明,低水平的產能擴張注定是失敗的。產業轉移不是簡單的設備、廠房的搬遷,而應是產業升級的過程。比如華孚在中西部三大生產基地進行產能轉移、產能整合時,總是把它當作一次很好的產品升級、技術升級和設備升級的好機會,通過優化生產工藝、選擇先進設備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華孚在新疆布局時,也充分考慮了當地的勞動力特點和資源條件,南北疆全部采用了新型高效色紡紗工藝和先進裝備,做到了每一次量的擴充,都是一次質的飛躍。
產業轉移是一項系統工程,能否成功取決于國家相關部門、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的推動與努力。目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生產建設兵團、紡織行辦依托新疆各地的資源條件和發展水平,正在進行新疆紡織業的科學統一規劃,并將全面推進幾個工業園區及一些重大項目、相關配套服務體系的建設。只要政府、企業齊心努力,產業轉移工作就一定能夠做好,為實現我國由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跨越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