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裝業”出路在哪里?
牛仔服原為美國人在開發西部、黃金熱時期所穿著的一種用帆布制作的上衣。牛仔服以其堅固耐用、休閑粗獷等特點深受各國人民喜愛,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穿著的服裝之一。
事實上,雖然牛仔服的整體風格相對模式化,但其細部造型及裝飾則伴隨著流行時裝的周期與節奏,一直都在不斷的演繹和變化。
眾所周知,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牛仔服裝生產基地和消費市場。牛仔服裝的生產基地主要集中在廣東省,順德均安、中山大涌、增城新塘、與開平三埠號稱牛仔服裝四大名鎮。然而,從2010年開始我國牛仔服裝行業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銷售公司,不管是主打外貿出口還是側重內銷市場的相關企業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全行業一度呈現出產量、利潤整體下跌的趨勢,面對這樣不利的局面我們的牛仔服裝企業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外貿:誰的眼淚在飛
在所謂的牛仔服裝四大名鎮中,順德均安是主要以生產中高檔牛仔服裝產品為主的,其產品也大部分走的是外貿型路子。從表面上看,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導致的歐美市場萎縮是引起該地牛仔服裝行業疲軟的主要原因。實際上,這僅僅只是其中的眾多原因之一并且絕非決定性因素。
朱巨虎是均安一家中型牛仔服裝生產企業的老板,2011年中期遭遇的一單外貿生意讓他至今耿耿于懷。當時,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全行業,特別是外貿企業普遍不景氣,訂單減少幅度很大。不過,朱巨虎卻意外接到了一個來自歐盟國家的牛仔褲大訂單。經過初步測算,按照但是的價格這筆訂單每條褲子能賺到0.7—0.9美元左右。折合成人民幣也就是4—6元的樣子。這讓已經很久沒有“吃飽”的他感覺非常高興。
朱巨虎隨即就安排采購原材料,開始按部就班的組織生產。轉眼就到了這批牛仔褲交貨的日子,按說應該高高興興的他此時卻是眉頭緊鎖,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原來,這個時候的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已經從當時簽訂單時的六塊四毛八變成了六塊三毛九。毋庸置疑,人民幣的不斷升值直接導致了朱巨虎這筆生意的損失。
實際上,朱巨虎的這番遭遇只不過是以外貿為主的牛仔服裝企業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縮影。外貿型牛仔服裝企業本來就微薄的利潤在人民幣升值中逐步被蠶食。甚至于有些企業還遭遇到生產越多虧損約大的尷尬局面。這也造成了部分牛仔服裝企業有訂單不敢輕易接,接到訂單又不敢貿然生產的怪現象出現。因此,人民幣的持續升值是我國牛仔服裝行業特別是外貿型生產企業遭遇的巨大難題。
與此同時,國內牛仔服裝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暴跌也是導致全行業困境的原因之一。2010年,國內棉花價格的暴漲一度達到了3萬多人民幣每噸。在國人“買漲不買跌”的傳統觀念影響下,很多牛仔服裝生產企業或多或少的都囤積了一些原材料。然而到了2011年,國內棉花價格開始大跌。僅此一項就導致了牛仔服裝生產企業的巨大損失,并且有部分企業還因此而破產倒閉。
更為嚴重的是,當國內棉花價格處于超高位的時候。很多以前我們的傳統客戶就不得不把訂單下到了周邊一些生產成本更低的國家。例如:越南、印度、斯里蘭卡等。這就導致了我國牛仔服裝行業的客源流失現象一度比較嚴重。
到了我國棉花價格下跌的時候,確實也有一部分客源回流。畢竟相對于周邊國家來說,我國牛仔服裝行業無論是設備、技術以及產業鏈都是無可厚非的。不過,在目前棉花價格下跌的底線仍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前提下。這部分回流的客戶下訂單還是比較謹慎,能下小單絕不下大單。他們普遍采取的是“靜觀其變”的策略,以期望我國棉花價格進一步下跌之后能用更低的價格購買到我們的牛仔服裝產品。
2011年底,順德均安的一家牛仔褲生產企業就接到了一名歐洲老客戶的訂單。不過,這筆訂單僅僅是只有2000條的小單。在這家企業的銷售經理羅斌印象中,即便是當年全球金融風暴肆掠的時候,這位客戶最小的單也是牛仔褲1萬條。{page_break}
隨后,羅斌打電話給這位客商試圖說服其能夠把單子下大一點。實際上,由于這個單子的數量確實很小,并且這位歐洲客戶又要求產品都是歐碼,確實給企業在安排組織生產上造成了一定的麻煩。但這位客商的答復也是言簡意賅,他明確表示自己估計原材料價格還可能進一步下降,所以決定先試探性買點產品待棉花價格穩定之后才會下大單。事實證明,觀望情緒始終充盈著2011年我國牛仔服裝整個行業之中。
所以說,原材料價格的震蕩也是引起我國牛仔服裝行業疲軟的原因之一。當然,這些困難都絕非牛仔服裝行業靠自身能夠解決的。只有依靠國家出臺的紡織服裝行業振興計劃,希望有關部門能從宏觀角度來給予幫助。
內銷:都是故事里的事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多樣化,再加上13億多人口的消費規模,牛仔服裝產品的需求增長也十分迅速。在國際金融形勢欠佳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牛仔服裝企業將目光投向了國內市場。然而,雖然內銷市場龐大但牛仔服裝產品的利潤卻微乎其微。在內銷市場的“混戰”中,不斷有牛仔服裝企業折戟沉沙,中箭落馬。
龐強是增城新塘一家牛仔服裝生產企業的銷售經理,從2010年初開始他的工作重心就是拓展國內,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的市場。跑市場的過程中,在重慶一家百貨公司龐強卻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尷尬。當他向百貨公司方面提出希望在里面開設一個本企業品牌的專柜時,就被對方斷然拒絕。雖然百貨公司方面推脫的理由是暫時沒有空閑的柜臺,但據龐強側面了解到的則是因為早有另外一家牛仔服裝品牌企業在進入這家百貨公司的時候,就以多付租金20%的條件跟這家百貨公司簽訂了一個大致內容為“該商場同類型的其他服裝品牌不能進場”的協議。
實際上,龐強遇到的這種情況用營銷專家的話說就叫“渠道壟斷”。也就是最近被紡織服裝行業內部人士津津樂道的所謂渠道戰的典型模式,即壟斷產品的零售終端。
同時,和其它勞動密集型企業一樣我國牛仔服裝生產企業也一直沒有解決好“招工難”、“用工荒”等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談到勞動力這個問題,其中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說,所謂的第一代農民工目前已經逐漸步入老年,開始陸續返鄉。另外還有一大部分中年農民工,在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后也開始選擇了返鄉創業的道路。再就是各大小媒體經常提到的“農民工二代”,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大愿意到勞動力度強的崗位工作等等。
我們不妨走進牛仔服裝生產的第一線,去看看牛仔服裝生產線上工人干活的艱辛,也就不難理解年輕一代的務工人員為什么不愿意從事這類的工作了。
嚴智深是來自重慶豐都的一名外來務工人員,大約十年前他背井離鄉來到廣東。一直在中山大涌一家牛仔服裝廠里從事用拋光機對牛仔服裝進行打磨等工作。曾幾何時,牛仔服裝行業開始流行“破舊”的風格。于是乎,絕大多數牛仔服裝在出廠之前都要進行擦洗、水漬、撕扯、石洗甚至是進烤箱進行培制等工序。以此來達到所謂的看起來像被穿破的“懷舊”款的效果。
嚴智深每天工作時間幾乎都在12小時左右,每月能有2天休息日。他所在的工廠實行的是兩班倒,即早上8點到晚上8點為一班,剩下的12小時為另外一班。為了照顧隨他們夫妻一同來廣東的小孩吃午飯,嚴智深主動要求長期上夜班。然而,牛仔服裝的打磨工作是異常艱辛的。在高溫、高濕的車間里,在巨大轟鳴聲的打磨機前,嚴智深一站就是2、3個小時。由于是計件開工資,為了多賺錢他不得不盡可能的減少休息時間,機械般的重復著簡單的動作。{page_break}
不知不覺間,東方發白,黎明到來。嚴智深一天的工作也即將結束,在他昨天晚上剛戴上的嶄新白色口罩上,牛仔服裝打磨過程中飛揚的藍色粉末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不難想象,這種粉塵一定會強烈刺激人的肺部。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中,且防護措施不到位的話極有可能患上“矽肺病”。我們注意到,嚴智深及其工友們全部的防塵設備僅僅只有一個口罩。但是,對于醫療知識貧乏、自我保護意識很差的農民工來說,這些并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他們更在乎的是每月能拿到手的工資有多少。據了解,嚴智深這樣類似于“玩命”的工作每月也僅僅能拿到約2300元左右的薪酬。
事實證明,“用工荒”更深層次的原因還在于我們的企業對農民工的關心、關愛嚴重不足。雖然,現在我們也經常在電視、報紙上看到一些企業給農民工準備了夫妻房,改善了工作環境等等消息。但是,在我國沿海眾多的工廠里這樣的企業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2011年發生的臭名昭著的富士康員工連環跳樓事件就從側面應證了這樣的事實。毋庸置疑,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福利待遇,從物質上、精神上逐步加大對他們的關懷,才是解決牛仔服裝企業勞動力短缺的根本之道。
另外,防不勝防的價格戰、漲聲不斷的人工工資、天價的運輸成本等等都導致了我國牛仔服裝企業在巨大的內銷市場中舉步維艱。并沒有象想象中那種輕輕松松賺個缽滿盆滿。
自身:愿有豪情壯志在我胸
我國牛仔服行業在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時,無一例外的都選擇了以變應變的方式來希望能解決困難。怎么變?當然是創新,創新無疑是一家牛仔服裝企業能生存下來并持續發展的保證。對新纖維的運用就是牛仔服裝行業創新的一個可圈可點的范例。
氨綸是一種具有高度彈性,并且隨張力的消失能迅速恢復到初始狀態的化學纖維。有一些牛仔服裝企業正是看中了它的這一特性將其加入到面料中使用。這類添加了氨綸纖維的牛仔服裝產品,特別是牛仔褲一推向市場便贏得了廣大女性消費者的喜愛。實際上敢于率先創新,在牛仔服裝中使用各種新型纖維面料的企業也因為走在了全行業的前頭,引領了牛仔服裝的潮流賺到了巨大的利潤。
不過,新型纖維面料應用到牛仔服裝上之后,也出現了讓人意料之外的質量問題。首先一個就是產品纖維含量不合格的問題。纖維含量不合格是指其產品標識的各種纖維成分含量與實際檢驗結果不符,纖維含量不合格不合格會影響到牛仔服裝的吸濕、透氣性能以及舒適感。究其原因,一是低檔次原料充當高檔次原料,誤導消費者。二是在銷售過程中,商家故意更改標示牌,以低質產品高價出售來謀取巨大利益。
其次,新型纖維在面料中添加的比例多少也成為了一個影響牛仔服裝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以氨綸為例,它是以彈性優良而被添加到牛仔服裝面料中的。但是,如果添加氨綸纖維的比例過高就會出現產品穿著之后有緊繃感,透氣性就比較差。據醫療專家介紹,長期穿著比較緊繃的牛仔褲會引起男女皮膚過敏、月經不調和前列腺炎等。所以,醫生建議不要穿緊繃在身上的牛仔褲,尤其是襠部不要太緊,不要連續穿,最好是隔一兩天穿一次,要跟別的褲子交替著穿。不過,目前對于面料中添加纖維的比例國家并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另外,經營品牌也是牛仔服裝企業不可回避的問題。品牌是什么?這個問題可能眾說紛紜,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答案。但歸根結底,品牌無外乎來自于消費者的口碑,而消費者的口碑則來自于牛仔服裝企業對于產品質量孜孜不倦的追求。反過來說,一個即便是在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定知名度的牛仔服裝品牌。一旦忽視了產品質量,必然就會失去消費者的口碑,從而品牌不再是品牌就變成了“臭牌”。
貴陽的一名消費者張女士在某商場花180元購買了一條藍色磨砂牛仔褲。穿上后不久,張女士擠上了一輛滿載乘客的公交車。時直春末夏初,天氣略顯炎熱車上又比較擁擠難免出點汗水。讓張女士沒有想到的是,當下車后自己才發現背的白色挎包竟然被染上了片片藍斑。不用說,這肯定就是牛仔褲脫色造成的。更不用說,這條牛仔褲的耐干摩擦色牢度顯然不合格。后來,張女士找到商家理論,幾經周折最后在有關部門介入后才得以退回購買這條牛仔褲的錢款。不過,張女士聲稱再也不會購買此品牌的產品。想必她還會把自己的遭遇告訴親朋好友,估計在張女士的圈子里再也不會有人去購買這個品牌的牛仔服裝了。
再者,牛仔服裝的輔料如紐扣、拉鏈等也是頻繁出現質量問題的“重災區”。某女士,新買了一條3-D造型的牛仔褲。這種款式的牛仔褲是要搭配一條裝飾皮帶的,而穿上不掉則全靠褲腰上的那顆紐扣。在單位辦公樓上樓梯的時候,她不小心腳下一滑,下意識的一扭腰一扶墻。可沒有想到的是,褲腰上的紐扣卻被繃了下來。裝飾皮帶太松,起不到固定牛仔褲的作用。無奈之下,她只能一邊給領導請假一邊提溜著褲子回家換掉。實際上,類似牛仔服裝輔料的質量問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尷尬比比皆是。平心而論就服裝企業而言,產品任何一個小的地方都不能忽視質量問題。
我們時刻都不應該也不能忘記,產品質量就是一家企業的生命。
“打鐵還得自身硬”這是我國民間流傳的一句老話。在牛仔服裝行業發展面臨困難,國際國內多方面不利因素疊加的情況下。我們的牛仔服裝企業更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來應對,進一步加大研發、創新力度,更科學的控制生產成本,嚴格把握產品的質量關,努力提升企業自身的能力,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以及國際金融形勢的回暖,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牛仔服裝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