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服裝行業面臨的三大難題與對策
2012年第一季度,紡織服裝行業增速放緩,高庫存、低出口、品牌建設滯后成為服裝行業面臨的三大難題。2012年是服裝行業優勝劣汰、繼續洗牌的關鍵時期,企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努力建立具有影響力的品牌。
在經歷了2010年的“過熱”和2011年的“過冷”后,我國服裝行業進入“蓄勢期”。由于原料市場波動較大,用工成本上升,用工難和用工貴,融資難和融資貴,外需市場低迷等,中小微企業面臨困難諸多,2011年以來極大困擾了紡織服裝行業。紡織服裝行業2012年第一季度增速放緩,高庫存、低出口、品牌建設滯后成為服裝行業面臨的三大難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2年1~3月,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服裝產量58.47億件,同比上升7.93%,增速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71個百分點。從一季度中國海關數據來看,2012年1~3月,我國服裝出口同比增速為4.71%,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3.69個百分點,增速下降幅度達到74.4%。
內需有所回暖庫存成行業難題
從中華商業信息網數據可以看出,2012年1~3月,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額同比增長7.41%,較去年同期放緩18.82個百分點,其中3月服裝零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5.19%。一季度服裝零售額增速雖然較去年同期有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回落幅度較1~2月明顯收窄,且3月扭轉了2月同比下降的局面。
從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零售量來看,3月服裝零售量由1~2月的負增長轉向正增長,增速為1.02%,較1~2月累計增速提升5.25個百分點。這也顯示出國內服裝消費市場有所回暖,與國內經濟逐漸恢復有關。
“高庫存”是服裝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特別是2012年受“冷春”氣候的影響,一些春裝貨品積壓,銷量不佳。以加工為主的服裝企業庫存問題相對緩和一些,這些企業主要是先接訂單再生產,所以庫存主要積壓在原材料上。
出口遭遇瓶頸訂單大幅縮水
歐債危機的烏云久之不散,作為國際市場消費主體的歐盟復蘇乏力,制約了對我國紡織服裝產品的需求。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2年1~3月,我國服裝對歐盟和美國的總出口額同比下降1.58%;對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同比均出現下降,分別為3.37%、0.69%、1.42%;對美日的出口雖有所增長,但增速同比分別回落1.28個和16.03個百分點。
2012年1~3月服裝出口同比降幅
品牌知名度亟須提升
我國服裝行業目前多以加工制造為主,在逐漸提高產品附加值過程中,知名度擴大成為亟待實現的目標。在加強文化熏陶與沉淀的進程中,我國服裝品牌可以逐漸提高與國際品牌在市場上競爭的實力。
品牌發展應對之道
加強數據分析,走集約之路。為了消化庫存,不少企業進行積極而有益的探索。如設立專門的數據中心,用以控制庫存;進行渠道改革,包括在零售終端提高運營效率、建設清貨渠道等;加強產業集群建設,以集約化方式,完善供應鏈,促進產供銷一體化,控制最優庫存。
把握訂單流向,正確選擇市場。在外需低迷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準確把握訂單流向,明智選擇市場就成了出口“逆勢”增長的制勝法寶。可以根據該國或地區經濟形勢,以及上個月出口現狀決定下個月出口策略。
一方面,我國加工成本高企使海外客戶試探性尋找新貨源;另一方面,競爭國在海外投資和國內產業政策帶動下實現了快速提升。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入,訂單轉移難以避免,但是新的平衡尚未達成。未來一兩年訂單的轉移速度、方向、方式等都是我國服裝行業密切關注的要點。
我國服裝行業面臨難題與對策
掌握時尚脈搏,尋找國際合作。為提高競爭優勢和地位,不少企業開始拓寬國際視野,尋求跨國合作。以純在國內擁有數個設計中心,在倫敦也建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便于和國際時尚第一時間對接。李寧與美國公司合資成立了“數字李寧”,通過電子商務網站開拓美國市場。
服裝行業走勢展望
面對近年來ZARA、H&M、優衣庫等國際快時尚品牌的沖擊,我國服裝行業應提高研發設計水平、深化品牌建設、增加科技應用、開展資本運作、創新營銷模式,從而實現產業整體轉型升級。
產業進入平緩發展期。在經歷了10年高速發展后,我國服裝行業進入了調整期,特別是出口增速有所緩慢,服裝行業利潤分配格局也將進一步改善。
產業進入集約化發展階段。企業集團、產業鏈集團、品牌集團、跨國集團等大型產業集團群體將迅速發展壯大,以大型產業集團為核心的“星系化”發展模式,將對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格局重塑,起到明顯的推動和調節作用。
產業國際化步伐加速。產業國際化進入實操階段,國際化將深入行業各個環節和領域,國際化將呈現多元化,供應鏈國際化、研發設計國際化、制造國際化、市場國際化、渠道國際化、品牌國際化、資本國際化、外延服務國際化、人才國際化等均將作為國際化的手段和方式在行業內爆發式增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