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服裝企業在生產中面臨的重點問題與措施
在我國就服裝行業而言,屬于離散制造,但與機械制造不同,從裁剪、縫制到燙洗整理,涉及面料、里料、輔料,要管理無數的款式、顏色、尺碼、面料、客戶標識等基礎數據;但目前服裝行業還是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生產管理仍沿用傳統管理模式。
企業生產的重點問題分析與對策
訂單執行:如果不能實時的查看每張訂單的執行情況,并對此根據客戶優先級、生產計劃、原輔料供應、設備及人力資源等進行統籌安排,就會造成停工待料、準時交貨率降低、生產或管理成本增加且質量穩定性很難保證。這些情況會直接造成客戶滿意度的降低,而最終造成客戶、訂單的流失以及訂單量的急劇減小。
人才流動:人才流動是企業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和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是管理人才的流動,會給企業帶來很大的損失,流出人員有意或無意把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和信息帶走。如欲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就需要一套完整的系統和平臺來記錄和保存,管理人員離職,就算沒有向新任移交,新任也可得到相關資料。
生產計劃與管理:目前服裝企業對生產過程的管控還停留在對任務單與生產計劃制訂的粗放式管理階段,還沒有充分做到對每道工段、工序的細致化管理,使企業高層無法明確的掌握生產現場的具體生產狀況,因此在經營決策方面缺少有力的數據支持。而其他協作部門也存在相同的問題,營銷管理部門不能及時的掌握生產線生產情況,因此降低了對客戶出貨承諾時間的準確性。物料管理部門不能及時的了解生產現場狀況,只能超額備料或者經常發生緊急采購行為,造成庫存增加或停工待料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缺少一套集成的ERP系統來實現信息共享和提供決策支持,“ERP”表面上是一套軟件系統,實際上是先進管理思想的體現。
今天,服裝產品的“鮮活”性,要求服裝企業對市場做出快速準確的反應,實現敏捷制造和銷售;消費觀念的變革使人們在選擇服裝商品時更注重時尚化和個性化,因此服裝企業必須向多品種、小批量和柔性加工的生產模式發展;現今網絡時代已經到來,構筑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的現代化服裝企業,不但是我們“入世”的需要,更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要。
采購問題:目前,我國服裝生產企業大量的采購工作仍然是依靠手工作業的方式,人為參與的空間很大,隨意性很強,采購成本和管控容易出現“黑洞”現象,且采購部門、倉儲部門以及生產部門往往有流程脫節的現象,容易造成材料高庫存和停工待料的情況。
庫存問題:面輔材料種類繁多,相對于面科來說,因為顏色的不同造成分類困難,由于在生產過程造成大量的邊、角廢料退庫,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亂。頻繁的出入庫給庫存記賬帶來很多困難,無法準確地計算和評估現有庫存。材料進倉時間,無法做到剛好適合生產需要,不是太早,就是太遲;材料太早進倉,造成資金積壓,周轉困難;材料太遲進倉,造成嚴重影響生產和交期。這就需要有強大的系統智能管理來保證。
銷售管理:具體問題存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及時反映、監控和異常情況處理能力,另外就是服務的延續性問題。目前在很多企業存在銷售和生產脫節,銷售沒有辦法掌握訂單在生產過程的進展情況,在客戶跟蹤交貨期時無法準確答復客戶,造成客戶對企業的不信任。
樣品管理:對于現在的交易方式而言,樣品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顯,但是目前我國外向型服裝企業在樣品管理上尚屬于一片空白或者尚處于試探性的摸索階段,沒有系統的管理模式和體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