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研究:關注品牌服裝業內生動力
“人間正道是滄桑。未來一兩年是服裝行業發展重要時期,拐點真的到了。品牌服裝企業如果不思改變,就會被迫退出市場,這將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現在要倡導產業的全新產業價值觀和理性的思維方式。這個時期,企業要認清:我在哪里?我有什么?我要面對什么樣的市場?我有什么樣的條件?下一步我要如何更客觀理性的去走未來的發展之路?”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大鵬在接受采訪時說。
服裝企業告別低成本和高速增長時代
2012年紡織服裝行業受到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遭遇到了很大困難,出口訂單大幅度減少。繼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金融業的沖擊后,2009年爆發的歐債危機導致了全球實體經濟的持續疲軟,造成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低迷。
消費觀念發生轉變,主要表現為由對高端、高價服裝的需求轉向對低端、低價服裝的需求,由購買多件服裝轉為購買少量服裝。需求量的下降直接導致了主要市場訂單數量的下降。
而與此同時國內服裝企業又面對產業各種要素成本的提升,紡織服裝企業無疑遭遇到了30年來最大困難。
采訪中在談到外部內部各種環境的變化時,陳大鵬說:“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紡織服裝行業雖然起起伏伏,但大的脈絡還是快速發展的趨勢。如今到了轉折點時候,我們原來依托發展的條件、基礎、環境都發生了改變。”
如今服裝行業過去所依靠經濟的快速增長,市場消費剛性需求的增長,已經改變,整個發展大環境已經不同了,靠速度、規模、低成本等要素稟賦的條件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陳大鵬還舉了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他說:“如果說,過去30年我們的服裝產業的發展就像初中生一下長到185公分,長得非常快,但很瘦,沒有肌肉,所以,接下來的時間我們服裝產業要面對的不再是‘長高’的問題了,而是到考慮練肌肉的時候了。”
現在的紡織服裝企業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成本的上升,紡織服裝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其中勞動力成本占企業總成本比重較大,中小服裝企業更甚。
談到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問題時,陳大鵬這樣說:“改革開放30年,勞動者待遇是一定應該提高的,社會發展,經濟發展,建設小康社會,目的就是要提升老百姓整體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因此勞動力成本提升是大趨勢。”他認為紡織服裝企業應該思考的關鍵是成本提升后應該如何做?如果成本提升了,企業就做不了的話,說明我們的競爭力已經沒有了。按照這樣的邏輯歐美的服裝產業就不應該存在。
這個邏輯顯然是不成立的,歐美現在仍然是服裝強國。歐洲的勞動力成本是中國的10倍,但同時生產出的產品附加值是我們的幾倍,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歐美現在的服裝產業就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他還認為:“綜合成本的上升是大方向和趨勢是不可逆的,我們需要清醒的認識到低成本時代已經結束了。”
成本提高后,我們如何調整生產方式、經營方式、產業發展方式?如何面對產業要素改變和市場改變?如何提升的創新力和創造力?這是服裝產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陳大鵬指出:“每個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各不相同,重要的是你能不能建立自己獨特的競爭力和持續的創新力。去年和今年很多訂單向東南亞轉,因為我們成本的提高,低附加值的訂單無法做了。但中國服裝產業這么大的產業體系,因為成本提高,都退出國際市場?這肯定不是我們服裝產業未來的方向。我們的出口占全球出口的三分之一強,出口比較優勢沒有了,并不意味著競爭力沒有了。的確,低成本低附加值的產品制造我們沒有優勢了,但外貿企業只要將制造提升到有創造力的制造這個層面上,我們的制造市場的比較優勢還是存在的,這是我們現在的產業升級的方向。”
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時代,也許這是個最壞的時代,但同時也是個最好的時代。危機讓我們產業遇到很大困難,同時為我們產業轉型升級向新的層面向上提升,提供了時間機遇。中國品牌服裝企業應該認識到,企業不可能再按照以前每年20%-30%甚至50%的速度提升了,這個時代也已經結束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