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讓絲綢業走出轉型新絲路 山西高平市秋季蠶繭增產增收
文化讓絲綢業走出轉型新絲路
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絲綢是服裝面料,絲綢企業是制造企業,而事實上,在中國的文化淵源中,絲綢曾是流通最早的貨幣,是藝術的載體。絲綢可以是奢侈品,絲綢業可以是文化創意產業。
針對當年絲綢業面臨的挑戰,在日前舉辦的“2012年度中華絲綢文化論壇”上,國內絲綢界多位“泰斗級”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絲綢產業轉型升級之路。
商務部國家繭絲綢協調辦公室副主任李朝勝說,“包括絲綢在內的許多制造產業因為缺乏文化內涵而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如何依托絲綢深厚的文化底蘊,振興絲綢產業,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在過去幾年中,杭州萬事利集團通過深挖絲綢文化內涵,走出了一條“傳統產業+文化創意+高科技=新興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萬事利還與著名奢侈品牌Burberry、Prada等合作,品牌價值直線提升,在行業內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山西高平:秋蠶喜獲豐收
山西高平市秋季蠶繭喜獲豐收,全市共產蠶繭15萬斤,增加農民收入550多萬元。
家住河西鎮永寧寨村的張連旺今年秋季養了兩張蠶,經過幾個月的緊張喂養,他家的秋蠶喜獲豐收,聽說今天收購商來村里收蠶繭,他早早地就來到了村委會大院等候,把蠶繭交到收購商手里后,他高興地拿到了今年秋季養蠶的收入。
【河西鎮永寧寨村村民張連旺:今年秋季我一共是喂了兩張蠶,收入下來就是四千多塊錢,春天喂了兩張,總共下來收入小一萬塊錢吧。現在的價格還可以,還不錯。】
在北詩鎮北詩村的廣場上同樣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一邊是一輛輛滿載著蠶繭的三輪車正在等候交易,另一邊是農戶們忙著將白花花的蠶繭過篩、稱重。今年,高平市秋蠶長勢良好,蠶繭喜獲豐收,為農民群眾帶去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據了解,山西高平市今年秋季共養蠶2970張,產量達15萬公斤,增加農民收入550多萬元,由于今年秋蠶價格提高,比去年同期增收170多萬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