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服裝城遍地開花經營喜憂參半
關于紡織服裝行業微利狀態短期內難以逆轉的判斷,并未影響到各地“造”服裝城的熱情——已經完成基礎建設的開始四處招兵買馬,剛起步的則忙著畫張大餅先充饑(最不濟也可“造”成個房產項目),不同人有不同的打算。
長三角“兩省一市”自然也未能免俗。紡織產業中心北移長三角的大勢判斷和后配額時代的利好,刺激著無數紡織業內人士和地方政府官員的“荷爾蒙”。誰都不愿放棄這可能創富的良機,新項目不時見諸報端。然而,中國總有著自己特殊的規律:一旦大家一股腦兒做一件事,這件事就會變得“難于上青天”。服裝城也不例外。
如果說專家和媒體對產業同構的擔憂還只是流于概念的話,正在經歷著“慘淡經營”的那些經營者可謂是冷暖自知,體會更為深切。 更深層次講,對他們而言,如何經營好自己的二畝三分地,可是值得考量的事情。最迫切需要考量的,就是服裝城的定位。如果在長三角走一遭,就會發現冠以“國際”二字的服裝城比比皆是,大都有著做成中國第一的雄心壯志。
“國內國際服裝品牌展示平臺”,這個簡稱為“兩個平臺”的定位,來自位于金山楓涇的上海服裝城,這個上海國際服裝機械城的城中城。該服裝城創辦者認為,其有著得天獨厚的國際資源,“一定會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全國一流的紡織、服裝機械的產業基地和商貿大市場”。 投資25億,蘇州在相城區建成中國國際服裝城。該服裝城的愿景是打造“國內外著名服裝品牌進出的綠色通道和橋頭堡”,目標是“打造世界時裝之都”,并有信心讓其成為“國內第一個世界品牌營銷中心”。“打造國際服裝名城”則是常熟市委、市政府的重點發展戰略,常熟國際服裝城應運而生。其目標是建成“現代化、一流的國際服裝服飾名城”。
蘇州的吳江,還有華天國際服裝城。據說“打造集設計研發、展示平臺、工業貿易、等一體的多功能服裝及相關產品的交易基地,是其‘核心’競爭力”。該城建有品牌服裝出口轉內銷交易中心。 還有很多,比如無錫有東方國際輕紡城和五洲國際裝飾城、杭州有國際服裝城、嘉興有東方國際服裝城、寧波有雅戈爾國際服裝城等。
長三角有如此多的以“國際”冠名的服裝城,對了解中國深層政治經濟格局的人來說,似乎并不讓人感到意外。拋開地方政府習慣性的條塊分割管理思維外,這些服裝城難免給人定位混亂之感。都冠以“國際”,試問有幾家能夠成功實現國際化的定位?試問幾家真正擁有銜接國內國際的資源優勢? 更進一步講,這些星羅棋布的服裝城,似乎更多的是在做“大雜燴”,很難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是做“國內”還是“國際”?自己的特色是什么?批發為主還是零售為主?走高端路線還是中低端?如何營造氛圍提升自己的附加值?種種問題,都值得考量。 換個角度看,這些服裝城的經營者,有長期經營下去的心理準備嗎?定位問題,只是面臨的首要問題,經營中的困難遠不止這些。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星羅棋布的服裝城,肯定不乏經營不善的關門者。這個看似遍地黃金的行業,其實也是危機四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