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百貨零售商店在中國遭遇艱難時期
外媒稱,大型百貨零售商店目前正在中國遭遇艱難時期。世界三大零售商——沃爾瑪、特易購和家樂福——都在中國遇阻,導致他們降低了自己的目標。
據美國報道,沃爾瑪公司12月說,該公司將在中國關閉多家門店。今年早些時候,特易購將中國境內的131家門店和購物中心轉讓給一家與中國國有企業合開的合資企業。家樂福也關閉了許多門店,據報道該公司正在研究出售其在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業務。
十幾年前,綜合超市——也就是將超市和百貨商店結合起來的大型百貨零售商店——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大城市。像沃爾瑪這樣的企業自然希望從中分一杯羹。這是一個增長迅速的部門——綜合超市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從2000年時的大約18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10年時的4450億元人民幣。據估計,到2015年,綜合超市的銷售額可能會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
然而,發展速度的放緩和激烈的競爭令國際零售商難以獲得利潤,盡管中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在未來將把更多的錢用于消費。專家說,許多外國零售商并不了解中國消費者與西方消費者之間的行為差異。從造訪超市的頻率,到購買商品的類別,中國消費者在每一個方面都與西方消費者截然不同——不論商店的規模有多大。
麥肯錫公司的丹尼爾·許(音)說:“要想勝出,參與者需要了解中國市場,然后明白如何運營才能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中國消費者習慣于天天出門購買新鮮的食品……僅僅由于他們現在可以在面積更大的空間里購物并不意味著他們會改變自己的習慣。”
報道稱,臺灣大潤發公司與法國歐尚集團合作開辦的合資企業高鑫零售有限公司成功地利用了其對中國市場的了解,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大陸境內主要的大型百貨零售商。高鑫的門店從表面上看與沃爾瑪類似,但內部的裝潢和感覺更像是當地的街頭市場。這家連鎖超市雇用當地人作為管理人員,并根據地區口味不同提供打折商品。丹尼爾·許介紹說,中國消費者喜歡特價商品。
高鑫公司的門店面積也比其競爭對手的小,這樣就降低了成本。中國人的住房往往比西方的小,因此即便消費者想要大批量地購買,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沒地方保存買來的東西。
專家說,門店不應當放置過多的貨架,而是應當重點關注庫存水平的管理,并確保他們的配貨是適合當地市場的。這種做法已經使高鑫公司獲得豐厚的利潤。該公司的第三季度利潤猛增72%,而且還在開設新的門店。
報道指出,其他競爭者正在奮起直追,許多企業正在改變他們的戰略。例如,沃爾瑪正在嘗試從中國的網絡購物熱潮中獲益。這家美國零售企業2012年購買了中國網絡商店一號店的多數股份。這項交易令沃爾瑪獲得了一號店的2400萬注冊用戶,并且可能會使其更加了解中國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