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高端鞋類品牌對中國的青睞依然不減
即便經濟依然低迷,服裝、鞋業國際高端品牌對中國的青睞依然不減。近段時間以來,已有多個外資高端鞋類品牌向記者透露在華增開新店的計劃,擴張速度之快不禁引發業界擔心,這些企業在中國相關行業低迷、消費觀念轉變等多重桎梏下,恐遇成本壓力,市場風險難控。
欲在華淘金
近日,一家美國本土高端鞋履品牌斯圖爾特·韋茨曼 (Stuart Weitzman)宣布在京開設兩家新零售專門店,至此,這一品牌在北京的專門店達到5家,其中東方新天地店鋪是其目前全球最大的旗艦店。斯圖爾特·韋茨曼亞洲區市場副總裁李慧敏告訴記者,該品牌目前在上海和成都還各有一家,明、后兩年,在中國開店的步伐將更加密集,“2014-2015年,我們計劃開的新店很多都在中國,而且遍布在各個地方”。李慧敏說。
另一家英國鞋履品牌Jimmy Choo亞太區公關經理楊慕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公開了其2014年在華開新店的計劃,新開的3家店中,北京2家、成都1家。另據記者了解,在今年早些時候,上百個以高端定制為主、定位中高端的意大利鞋品牌已來華尋找買家。
市場看上去很美
在企業看來,中國對高端品牌的強大消費力是其加速擴張的主要動因。“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消費者為公司銷售額的貢獻占比30%-40%,而且發展潛力依然非常巨大。”李慧敏表示。
對此,業界觀察家們卻表示出了些許擔心,“目前中國高端鞋服市場并非想象得那么美好”。日前一份行業報告指出,高端品牌的形勢很嚴峻,“3-5年內,隨著核心消費者的逃離,將進一步嚴重影響邊緣消費者和潛在消費者的消費熱情,相關品牌將迎來大規模衰退”。
有分析認為,高端市場的消退主要原因是經濟較為低迷,而在中國市場,一些獨有原因也正在加重這一行業的壓力。“一方面,很多中國自主品牌正在崛起,這些產品融合了最新的時尚元素,采取定制、預售模式,通過微博、微信作為拓寬銷售渠道,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另一方面,中國反腐風暴殃及奢侈品牌;更主要的是,勤儉風盛行,大筆砸錢買高檔品的土豪行為被抑制。”一行業內人士分析說。
潛在風險頗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經濟整體低迷時期,ZARA、H&M等快時尚品牌卻發展強勁,而這對大牌也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目前,曾經一直清高的高端品牌也不得不放低身段,加入了折扣隊伍。
上述專家認為,在這種形勢下,國外高端品牌加碼中國市場或可能遭遇成本壓力,“不僅是對低迷市場及中端品牌的沖擊,國內店鋪房租、人工費用大漲也將大幅抬升公司的運營成本,最終能否實現公司的預期還是未知。所以,大牌們來華淘金,除了考慮潛力外,還要適應當前的國內最新市場特點,適時而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