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模式不同 棉商獲利有差異
魯證期貨紡織研究員李楠告訴記者,按照規模及貿易范圍,可以將青島乃至全國的進口棉貿易商大致分為三類。一是國際貿易商,如路易達孚、新加坡奧蘭、賴因哈特、美國嘉吉、伊卡姆、萊寶等。二是國內一級貿易商,如方正物產、河南同舟、北京恒天、中棉集團、中投集團以及其他大的棉商等。三是國內二級貿易商,如華鵬、帝世等。另外,市場上還存在三級貿易商,其以從二級貿易商手中倒賣進口棉為主。
“按照貿易商的分類,可以將其采購模式分為三類。”李楠解釋說,由于采購模式不同,貿易商面臨的市場風險也不同,其規避市場風險的意識存在較大差異,這導致他們對待棉花期貨的態度也大相徑庭。
通常情況下,國際貿易商直接從美國、印度、澳大利亞等棉花產地采購,買入之后基本上都采取期貨套保的方式來降低貿易風險,并且其在訂貨前已將多數產品簽出了預售合同。國內一級貿易商會從國外棉商或加工商手中直接采購,而更多的是選擇從國際棉商手中采購。
一級貿易商大部分都具有參與期貨市場的意識,但僅有少部分企業掌握了操作技能,并參與了期貨交易。國內二級、三級貿易商主要從國內一級貿易商手中采購棉花,也有一些二級、三級貿易商不采購、不囤貨棉花,只進行轉賣,其期貨參與意識較低。
據記者調研了解,進口棉貿易商的銷售模式又可以根據其采購模式的不同分為三類。對于國際棉花貿易商而言,其采購的棉花基本被國內大型棉花貿易商和大型棉紡織企業瓜分,其獲利能力強,利潤空間大。
國內一級棉花貿易商從國際貿易商手中接到棉花后,首先在自己內部的圈子里,比如業務關系好的紡織企業和貿易企業,消化優質資源,再將剩余的棉花資源銷售給二級、三級貿易商,其獲利能力比較穩定。國內二級、三級棉花貿易商處于被動地位。
其中少部分規模稍大點的企業會采購一部分棉花,自己做貿易,多數小企業則是進行報價倒賣交易,銷售對象往往是規模較小的紡織企業,其獲取的利潤微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