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成為全國最大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基地
近年來,水貂養殖業在山東省文登市發展迅速,如今該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基地,今年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劉燕曾提案建議成立一個發揮實效的組織,維護養貂戶權益。
據劉燕介紹,在調研的過程中她發現,每年都會有不少外地收購商到文登一些散戶的養殖場收購貂皮,養貂戶把辛苦一年換來的貂皮交給這些中間人。
收購商拿貨時僅口頭約定價格,也不打收條。因為收購手續不完善,曾發生過商販不守信、養貂戶吃虧受騙的情況。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暢,貂皮賣多少錢,養殖戶說不了算,都是收購商一口價,說多少就是多少。
劉燕認為,一家一戶的經營模式顯然已不適應新的市場發展需要,相關部門應該成立一個發揮實效的組織,在養殖戶和收購商之間搭起一座信息溝通的橋梁,為養貂戶們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
調查:優質貂皮大多流向外地
文登市侯家鎮養貂戶于學波說,去年秋季每張母貂貂皮價格為210元~220元。但是過了幾個月,價格就降了近100元,他之前只賣了一部分,后來再出手就虧了不少。
據了解,經過近幾年的培育發展,文登市皮草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目前全市水貂存欄量已達1400萬只,其中不乏規模較大的標準化養殖場,也包含著眾多家庭養殖戶,價格不穩定是散養戶們的心頭之憂。
相關鏈接:
以制革聞名于世的水頭,制革業最盛時年總產值達到37.29億元,成為平陽縣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之一。但嚴重的環境污染與制革幾乎同時出名,2003年,水頭制革基地污染案被國家環保局列為全國十大最新環境違法典型案件和全省九大環境違法案件之一。
從2004年開始至今,面對可觀的經濟效益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水頭從不解、尷尬、無奈到痛定思痛后的大刀闊斧,直至現在新廠房拔地而起,1000多家企業重組為8家,由制革業衍生的相關產業蓬勃發展,鰲江流域的水質也得到了明顯的改變,一個全新的“中國皮都”躍然呈現。正逢我市深入實施“五水共治”行動之際,本報今起推出"中國皮都"新生記”系列報道,在探訪“中國皮都”新貌的同時,也將努力探尋其治污治水的不尋常之路。
淅淅瀝瀝的雨水讓還沒澆上水泥的道路更加泥濘,廠區內包括差不多已經完工的辦公樓門前都還堆著小山一樣的建筑材料,而辦公樓內趕工的裝修工人正叮叮當當敲打著。但就是在這種環境中,重組后的溫州創匯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長溫懷杰,在還沒來得及裝上窗戶四壁透風的辦公樓一樓擺上了一張茶幾,安之若素地喝著功夫茶,與走訪水頭的記者談笑風生。
溫懷杰算得上水頭制革業的老人,能在還只是初步成型的廠區中心情愉悅喝著功夫茶,“是因為現在我對企業,對水頭的未來充滿希望,而對我這樣在水頭制革業打拼了20多年的人來說,眼前的新廠區再簡陋,噪聲再響,相比之前臟亂臭得自己都無法忍受的環境,已經算得上是天堂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