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企業經營困難 鄭棉期貨倉單萎縮
近日,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13年中國國際棉紡織會議上,參會人士普遍認為,要解開當前困擾棉紡織行業的癥結,必須盡快改革當前的棉花管理體制,通過采取棉花直補等政策措施,建立市場化的定價機制。
期貨業內人士指出,市場化定價將使得棉花期貨價格出現更多的趨勢性行情,持倉量和行情級別都會隨之提升,企業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實現更高的利潤。
棉花“三高”:高價格、高價差、高庫存
在2013年中國國際棉紡織會議上,棉花市場的“三高”問題讓紡織企業尤其是棉紡企業叫苦不迭。
對于棉紡織企業來說,高棉價和高價差使得企業在全球市場上喪失競爭力。據路易達孚分析,為了保護棉農收益,中國制定的收儲價格是世界棉花種植成本的一倍多。因此,中國紡織廠用棉成本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高至少50美分/磅。
高棉價壓制了國產棉花的需求,國內企業轉而大量進口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棉紗產品。PC I纖維咨詢公司中國市場總監陳九妹認為,由于中國棉花價格仍然非常高,對棉花產量的周期性調整產生了影響,棉花需求同時受到抑制。紡廠用棉仍然沒有恢復,部分下游棉花需求由進口紗提供。
“棉價差對棉紡織業的影響最大。”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朱北娜說,目前國內棉花價格超過19000元/噸,與進口棉花的價差達到4000至5000元/噸,去年更是達到6000元/噸,這種情況下,企業沒有競爭力,成品沒辦法消化。
國產棉花缺乏價格優勢,帶來的一個后果是國儲棉庫存高企。陳九妹說,中國2012年共進口530萬噸棉花和150萬噸棉紗,雖然國際棉花市場價格已回升而且供應趨緊,但棉花進口一直在進行中。中國經過過去兩個棉花年度,庫存估計增加了800萬噸,且在下一年度(2013/2014)將繼續增加。中國目前估計大約有1000萬噸棉花庫存,相當于一年用量的1.25倍。
陳九妹擔憂,目前中國的棉花庫存已經超過用量,中國棉花市場最大的問題是庫存到哪里去,需要多長時間來消耗,由誰來消耗。如果大量拋售庫存,將會引起全球棉花市場的大幅調整。
后期棉價仍處“政策市”區間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依靠托市政策形成的高棉價是不正常的,價格缺少應有的波動。棉花價格陷入“政策市”行情,很多投資者被迫轉向外盤,期貨內盤持倉量持續萎縮。
“當前棉花市場主要還是受拋儲和收儲的政策影響,期貨價格將始終圍繞拋儲價和收儲價之間的區間運行。”長江期貨分析師黃駿飛說。
本年度第二輪儲備棉拋儲將于7月31日結束,競賣底價為19000元/噸(標準級);新年度收儲則將于9月份啟動,新棉收儲價格為20400元/噸。
美爾雅期貨經紀公司副總經理趙國權認為,國家棉花收放儲政策對于市場的影響分為三個階段:一是7月31日儲備棉拋儲結束之前,預計6至7月份國內紡織企業將會加速采購,棉花需求將得到滿足;二是8月份,該階段是政策空窗期,市場焦點在外棉(關注拋儲釋放的配額情況),預計有內外棉的套利機會;三是9月1日之后,新年度的收儲將啟動,仍將維持收儲和拋儲同時運行的雙軌制,棉花期價仍將在20400以下區間運行。
趙國權預計,6至8月份,棉花供需將相對平衡,內外棉價差將主要保持在3000至4000元區間。鄭棉主力1309和1401合約的主體價格將在19400至20400區間運行,其中1309合約主要受投放政策的松緊程度影響。
政策因素之外,作為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的軟商品,棉花的需求狀況有所改善,但不容樂觀的經濟復蘇形勢仍將對棉價構成壓制。生意社的最新報告稱,雖然出口回暖態勢延續,但2013年春季廣交會訂單情況仍不如去年同期,且此次訂單一半為三個月內的短期訂單,顯示市場信心仍舊比較脆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