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萬眾矚目 阿里上市成了“挨了槍子兒的鳥”
隨著阿里巴巴IPO估值不斷迭創新高,其IPO萬眾矚目。但是有句老話說的好“人怕出名,豬怕壯”,因為“槍打出頭鳥”,而阿里此時就應驗了這句話,已然成了“挨了槍子兒的鳥”。
就在今夏阿里可能以美國史上IPO規模之最的姿態在美上市以及投資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之際,美國國會澆了一盆冰水下來,讓阿里透心涼……
當地時間6月18日,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簡稱“美中經安委”)發布警示性報告稱,美國投資者購買阿里等中資企業的股票會面臨“重大風險”。
在阿里IPO關鍵時刻,其堪稱“美國IPO史上估值規模最大”的稱號,招惹來了這個頭頂美國國會之光環的美中經安委。該機構警告,“隨著阿里、百度和微博變成‘中國亞馬遜’、‘中國谷歌’和‘中國Twitter’的同義詞,毫無戒心地買入其危險VIE(可變利益實體,Variable Interest Entity)結構的美國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可能也會上升。”
而該組織對中國企業的針對與批評并不少見。在2010年華為在收購一家名為“3LEAF(三葉)”的美國破產公司的特定資產時,就因美中經安會的推波助瀾,最終被否決,盡管當時已獲得了美國商務部的批準。
另外,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至今還尚未因VIE問題而否決過任何一家公司上市。而且目前已有眾多存在VIE結構的公司在美上市了。
所以美中經安委在阿里IPO上市之前無限放大其VIE問題,不能不讓人多想此舉背后的深意。
不過盡管如此,也盡管在更新的招股說明書中收益阿里下滑,但投資者對阿里IPO的熱情仍不減。
因為盡管一季度阿里收入增長有所放緩,但仍然緊扼中國電商市場命脈。在其初次提交招股說明書時,阿里旗下的一個網站就占據了中國電商市場80%的份額。
2012年中國電商市場規模就已達到2100億美元,而且據咨詢公司麥肯錫稱,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200億美元。只要阿里還主宰著中國電商市場,其收入就會隨之水漲船高。
另外,周一阿里高層指出公司營業利潤率下滑的原因是其移動業務廣告支出增加,據悉,其增強移動業務推廣力度已有初效。
5月時《連線》雜志的Ryan Tate就曾表示:“阿里目前業務量有20%來自于移動設備,這意味著阿里已約占據中國移動端電商業務的76%。”
在移動端電商業務不斷增長之時,阿里就通過斥資推廣及打造移動平臺進涉足了移動業務,長遠來看阿里定會有回報。
Money Morning的首席投資策略師Keith Fitz-Gerald認為,“阿里上市后,從公司規模、業務的廣度與深度來看,將超過亞馬遜、eBay和Facebook(Nasdaq: FB)還有空余。阿里占中國GDP的2%,而這還只是開始。”
Fitz-Gerald還認為阿里IPO與近年來進行IPO的許多其他科技公司相比大大不同。“因為這家公司的實際收入上漲有支撐,而且到今年底中國網民將達到8億。”
我們會繼續關注阿里IPO的動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