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紡織制造業發展必經歷“五個階段”
我們認為未來中高端產能的技術升級、低端產能向東南亞國家轉移是行業升級的具體路徑;產業鏈的整合主要表現為低端加工制造環節向外轉移、資源將向制造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轉移,經過反復幾輪的淘汰后,業內企業生存壓力很大。
國內制造業人工成本的大幅攀升在2009年后開始凸顯,2011年左右龍頭企業人工成本漲幅在15%以上,加之勞動法的不斷規范,人工成本自然攀升的同時,隱性成本如五險一金、員工社區配套設施的運營成本(食堂、衛生室、宿舍、電影院、幼兒園等)加劇了企業的用工成本,2013年以來業內普遍判斷未來人工成本的年均攀升幅度仍然在10%左右。
人工成本的攀升與人口結構息息相關,也與新一代勞動力的生活方式有關。短期內企業只能通過技改提高人工效益,長期來看,龍頭企業必然通過產品持續升級轉移部分成本壓力,而弱勢企業則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生存壓力。
目前中國紡織產業正加速升級,中低端產能在加速向東南亞國家轉移的同時,資源漸漸向龍頭企業聚集,紡織企業加速轉型,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部分龍頭企業強化競爭優勢,將資源和能力高度嵌入到紡織生產的全過程,包括下游的紡線、織布、染色及成衣制造等各個環節;另外一部分龍頭企業則以市場為導向向非紡織產業轉移,進入高速發展、需求急劇擴大的新興領域,如光伏、鋰電池、醫療器械等;弱勢企業則在成本持續攀升的大環境下,面臨越來越嚴峻的生產壓力。
中長期來看,關注兩類紡織龍頭企業:一類是在全球范圍內具備品牌知名度、未來將繼續夯實競爭優勢的魯泰a、百隆東方、華孚色紡等,另一類則是區域性紡織龍頭,具備多元化發展的潛力;短期來看,2014年以來海外需求持續復蘇,行業整合間接利好龍頭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加之國內外棉價差趨于合理、人民幣升值周期結束,預計龍頭企業2015年的業績向好。
弱勢企業經營風險不斷增加,除成本攀升直接吞噬利潤外,運營風險的加大將導致企業接單的競爭力逐漸下降,客戶更加傾向于將訂單集中于大企業處,資源將逐漸向龍頭企業處集中,弱勢企業主業將更加艱難,或倒閉、或轉行、或介入新興產業、或重組,轉型成為必然。
在產業層面,弱勢企業試圖通過多元化經營彌補與技術先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因為技術落后所受到的損失,將加速進入盈利性較強或處于高速發展期的產業,“不做最大,但做利潤最高的企業”,如日清紡先后收購了造紙廠、信息系統公司、生物醫藥公司,甚至包括食品加工和不動產租賃等行業。
在資產市場層面,借助于資本市場的平臺資源,弱勢企業的殼資源價值愈發凸顯,2013年下半年以來重組事件層出不窮,我們判斷未來一年,重組仍然是弱勢企業主流的資本運作模式。關注弱勢紡織企業的轉型動力帶來的主題性投資機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