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雙11奢侈品又降價啦!未來奢侈品打折降價會成為常態嗎?
今年3月份至今,已有多個國際奢侈品大牌相繼降價銷售。自2014年至今,奢侈品在中國市場遭遇寒流。今年3月至今,已經有多個奢侈品牌降價促銷。這不,臨近“雙11”,又有品牌降了。但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因為奢侈品價格信息日益透明,消費者的購買渠道也呈現多元化,代購、網購更加普遍。
又見奢侈品在鄭州降價
臨近“雙11”,又有奢侈品降價了。11月1日起,施華洛世奇在中國市場對指定產品進行降價,平均降幅在20%左右。
了解到,該品牌在鄭州市丹尼斯百貨人民店的專賣店已經調價,涉及200多件單品,而且都是新品、暢銷品。
其實,自從今年3月份香奈兒宣布全球調價后,截至10月底,已經有迪奧、瑞士手表TAG Heuer、卡地亞、范思哲、豪雅、百達翡麗、雅詩蘭黛等近10個大牌先后降價。
鄭州一位奢侈品牌代理人士表示,這兩年奢侈品生意明顯不好做,尤其是國際一線(品牌),業績均不如前。
據丹尼斯百貨人民店一相關負責人掌握的情況,今年化妝品類銷售略有增長,但也不是太好;包包、配飾類的輕奢部分銷量有一些增長,算是比較好的;重奢部分如Gucci、菲拉格慕、PRADA等國際大牌銷售普遍不好。
還發現,去年就傳出在萬象城開業的國際一線奢侈品牌,至今還在圍擋期,而該商場已開業一年多。
一位業內人士說,由于消費者對宏觀環境的反應敏感,近幾年,奢侈品在中國的消費增速下滑,很多品牌放慢了開店速度。
男裝、腕表銷售最慘淡
就在幾年前,奢侈品還是個欣欣向榮的行業。
2011~2013年,奢侈品行業大中華區銷售額的年均增長率超過11%,特別是2012年,增幅高達19%。但2013年開始,增速放緩。直至2014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消費總額增長-1%,首次出現負增長。
至今,這股寒潮似乎并沒有退去。
“主要還是受反腐倡廉大環境的影響。”多位受訪者歸因于此。“自從‘表哥’出來以后,你懂的,尤其是男裝、腕表這兩個品類的奢侈品受影響最大。”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另外,各奢侈品牌在國內的銷售業績不好,還跟奢侈品消費外流有關。
貝恩公司發布的奢侈品市場2014年度報告就指出,雖然中國消費者以31%的占比依然成為全球消費奢侈品的主力軍,但旺盛的購物欲并沒有在本土大型購物商場表現出來。
業績下滑,國內降價為保護、穩定市場
施華洛世奇就把降價的原因歸結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飛速發展,調價以應對平行進口價格差異的挑戰。說的其實就是在國內不斷涌現的跨境電商平臺。
保稅國際運營總監劉延杰表示,跨境電商在國外采購、發貨至國內保稅區,再快遞上門,成功繞過了國內原有的經銷商體系,而且只用繳納行郵稅,大大降低了奢侈品進口的成本,所以價格相比專賣店有很大優勢。
如今,不僅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等大的電商平臺,就是王府井、大商等實體百貨的網上商城,也都引進了眾多奢侈品牌,網站上價格比實體店的報價至少優惠三成。
以最早宣布在國內降價的香奈兒包包為例,部分商品售價甚至低于歐洲。
不過,一位商場負責人表示,大牌售價境內外不一致現象正面臨調整壓力,在國內頻頻降價實則是為了保護、穩定國內市場。
“很多品牌的定價系統都在調。”他說,國際品牌的化妝品,從去年就開始推行內地和香港同價,最近好幾個品牌還在推。“奢侈品牌很看重中國市場,并且會繼續開發中國市場,價格也在尋求全球同步,逐步縮小與海外的差距。”
奢侈品領域專家、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認為,奢侈品牌降價有幾方面原因:關稅下調;國內銷售業績不好;品牌自身在加緊電商化步伐。最主要是品牌自身變革的需求。互聯網時代,全球價格一體化是必然趨勢。
未來奢侈品打折將成常態
既然奢侈品市場寒意正濃,那么,未來奢侈品打折降價會成為常態嗎?
其實,據了解,每年國內奢侈品都有常規的“打折季”,分別于夏、冬兩季(6月和12月),每次基本上持續一個月左右。但今年的打折季來得比往年早了很多。今年,在Gucci、parade等幾個品牌的率領下,打折從4月就開始了,幾乎提前了兩個月。而且,打折力度也十分具有吸引力。
比如,今年4月份Gucci的五折“甩賣”,就是該品牌進入國內歷年來夏季折扣最早、力度最大的一次。當時在丹尼斯百貨人民店出現了排隊現象。該店的巴黎、hugo boss等奢侈品牌當時也有很多商品打五折。
一位奢侈品牌代理商表示:“像Gucci打五折的時候,只是一時的門庭若市,對于長期銷售影響不大,畢竟一部分搶購的消費者可能兩三年才消費一次奢侈品。”
但丹尼斯人民店有關負責人卻說,從銷售數據上看,此舉對銷售拉動很大,而且能夠拉攏、開發新客戶,把原來熱衷其他品牌,準備海外購、出國買的這部分客戶留在店里。
他認為,從目前的大環境看,奢侈品打折降價未來將是常態,幅度也不會小。
奢侈品消費趨于理性,輕奢品牌的機會更多
此外,老牌奢侈品發展緩慢,一些個性化品牌以及設計師品牌受到青睞。
鄭州一位奢侈品零售業人士表示,奢侈品消費開始從重奢轉向輕奢,原來大家都買LV、Gucci、PRADA、迪奧、香奈兒等大牌,現在轉向時尚、個性、設計感較強的潮牌(如Kate Spade、MCM、MK等)和一些新的品牌(如巴黎世家、Tory Burch、三宅一生等)。主要是因為消費人群和消費觀念變了,年輕的消費者并不認為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很多人愿意嘗試新的品牌風格,低調,重疊率低。
“重奢,其實我認為指的是硬奢,主要是珠寶和腕表,這一塊受反腐影響銷量下滑厲害。輕奢,我們叫具有高性價比的高品質產品品牌,現在在中國擁有比較大的市場空間。這類產品價格不是太貴,功能、設計、品質也非常好,迎合了更廣泛的中產階級的消費需求。”周婷說。也注意到,這種變化已經體現在鄭州奢侈品市場的布局上。
比如丹尼斯百貨人民店,今年就撤掉了部分重奢品牌,加入了MCM、maxmara weekend等輕奢品牌。而且,接下來會陸續引進MK、Tory Burch。又比如大衛城,引進了全國首家輕奢品牌Philipp Plein。
“其實,現在全國的百貨公司,幾乎都在去重奢、加輕奢;去男裝化,增加綜合類的(奢侈品牌)。”丹尼斯人民店相關負責人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