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產品眾籌熱散盡的背后 忽悠成風淪為營銷手段
對于智能硬件創業者來說,產品眾籌無疑是通往天堂的捷徑,是夢想達成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之一。集合眾人的力量,讓眾籌產品從概念走向實際,從哪個方面看都是值得一做的。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眾籌產品的多元化、創新性都讓其登上業界乃至大眾心中的神壇。
但在經過高歌猛進的發展之后,眾籌模式的弊端已經凸現出來。目前偏重注重資金籌集的產品眾籌,卻忽略了更加實際的問題——項目前期及運營期間風險的控制、后續資金的合理利用、失敗后的資金去向等,甚至眾籌成為很多企業營銷的手段!層出不窮的問題,讓眾籌熱潮散盡,從神壇跌入了地獄。
忽悠成風,消費者自吞苦果
通過眾人的力量,匯聚資金將夢想之作變為現實,看起來是滿滿的理想之事,卻因為眾籌模式的存在變得理所當然。然而現在的眾籌充斥的卻是忽悠、噱頭乃至謊言。在以各種高大上的文案、圖片、視頻吸引眾人的關注,并獲取天價資金后,問題就開始出現了。貨不對版是家常便飯,超過發貨日期也司空見慣,一直以各種理由拖延發貨日期,甚至最后杳無音訊也不在少數——比“跳票王”暴雪更不靠譜。
投入資金的消費者,最終只能是自家咽下苦果。雖然一般來說金額并不大,但發起眾籌的企業這樣的作為,對眾籌模式是一種深深的傷害。影響的不單是自己的品牌,更是讓消費者對眾籌產品避而遠之。在2014年年末的時候,京東眾籌上線大可樂手機。“一次眾籌,終身每年免費換新”的策略,吸引無數人投入其中,不到25分鐘就已籌資1650萬元。
看似撿了大便宜的背后,實際上卻遍地都是大坑,糟心事隨后就來。消費者在收到大可樂手機后,就發現手機與宣傳中的硬件配置差異極大。而且使用過程中出現多個問題,甚至屏幕都無故開裂。而到今年3月,大可樂手機徹底關門(詳見鈦媒體此前文章《國產大可樂手機正式宣告破產,因資金鏈斷裂無以為繼》),終身免費換新的承諾徹底成為一句空話。
如果認為眾籌產品出現問題只會是初創企業的事兒,那就想的太簡單了。很多成名的企業也把眾籌當做產品試水、營銷的手段,但最終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當初與魅族MX5一起發布的魅族移動電源在京東展開眾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籌到6000多萬元——完全是將眾籌當做了營銷手段。更讓人無奈的是,最終移動電源從原來的12V/2A降到12V/1A,充電從原來3個半小時上升到4小時50分鐘,耗時多了近40%。甚至在眾籌過程中,魅族移動電源也多次更改規格,比如還有9V/2A、12V/1.5A的規格,重量方面也曾有過變化。最終,此事成為魅族的污點之一。
這兩個只是眾多眾籌失敗產品的代表而已,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傷害消費者信心的眾籌產品實在是太多了。甚至為了引爆熱點,很多企業不惜自掏腰包去刷單,“一小時破百萬”、“首日破百萬”等帶有強烈暗示性的手段,給消費者造成眾籌產品火爆的假象。忽悠成風、將眾籌當做營銷策略等錯誤做法,讓眾籌這一夢想模式徹底變臭了。
眾籌平臺難逃倒閉,為眾籌背污
眾籌背上的惡名,終究是要有人來負責的。而負責的對象,往往是眾籌平臺。眾籌平臺也不是直接對產品負責,而是因為其納入的眾籌項目因為行業背負的惡名,很少吸引到消費者的關注,最終不得不以倒閉來應對。
據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年底,國內至少有84家眾籌平臺停運、倒閉或轉型,約占整體數量的23.0%。而僅剩的眾籌平臺,都是背后有巨頭撐腰的。比如京東眾籌、淘寶眾籌、小米眾籌等——都是以智能硬件產品為主的眾籌平臺。至于那些為互聯網初創企業服務的眾籌平臺,在資本寒冬的大背景下,活得更為艱難。
不難看出,眾籌模式迅速從神壇跌入了地獄,已經陷入了崩潰邊緣。如果惡名再持續下去,眾籌這一夢想模式,極有可能會夭折。這正應了那句話:初衷很美好、發起點很絢麗,過程和結果卻頗為艱辛。
高風險背后,強制性監管不可或缺
產品眾籌之所以會走到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強制性監管的缺位。目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范圍,目前只納入股權眾籌,尚未納入產品眾籌。這就給很多打著小九九的初創企業帶來可趁之機,加大了出現問題的幾率,風險日益增高。
據了解,在京東眾籌要想支持那些眾籌項目,消費者必須勾選《支持者協議》。在這份協議中提到,發起人可能根據該變化依法調整眾籌的內容,屆時支持者須與發起人友好協商解決,發起人應盡最大可能處理糾紛。也就是說,如果出現糾紛的話,消費者的損失能否得到彌補,完全就是看發起人的自律。如果發起人賴賬,消費者根本沒辦法維護自己的權益。
至于發起人和京東簽訂的《京東眾籌發起人協議》,京東多次強調京東作為居間方,僅為發起人與支持者之間的眾籌提供平臺網絡空間、技術服務和支持等中介服務。眾籌僅存在于發起人和支持者之間,使用京東眾籌平臺產生的法律后果由發起人與支持者自行承擔。“高瞻遠矚”的京東,提前就擺脫了潛在的麻煩,推卸了責任。
無論是平臺的不負責任還是眾籌項目發起人依靠良知的自覺,實際上都是加大了產品眾籌出現問題的風險度。我們理解很多產品眾籌存在失敗的可能性,但如果這個幾率被無限放大,就不能接受。如何引入強制性監管,提高眾籌準入門檻,將風險控制到最低,已經迫在眉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