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以“隱私”做借口拒絕披露供應鏈信息
伴隨著零售商促進分包商促進產業工人工作環境改善,美國的Gap Inc. (NYSE:GPS) 蓋璞集團以及英國的Marks & Spencer Group PLC (MKS.L) 馬莎百貨M&S 開始逐步披露供應商信息。
今年9月,Gap Inc. 蓋璞集團披露了其供應商信息,該集團2014年在全球擁有1083間供應商工廠,其中968間位于大中華、南亞、東南亞,同時在歐洲、北美擁有少量工廠。從Gap Inc. 蓋璞集團披露的信息來看,其三大主要供應鏈市場工廠的工廠環境遠不如歐洲、北美。
Gap Inc. 蓋璞集團將供應鏈工廠分為Dark Green、Light Green、Yellow、Red 四個評級,分別由好到差代表Excellent、Good、Fair、Action Required。以大中華市場2014年的308間工廠為例,Dark Green、Light Green、Yellow、Red 四個評級的工廠分別占8.1%、36%、34.4%和21.4%。中國供應鏈工廠的情況較東南亞的柬埔寨、緬甸、越南稍好,2014年,Gap Inc. 蓋璞集團擁有331家工廠的東南亞供應鏈Yellow和Red 級別工廠分別占比41.4%和22.7%。
在供應鏈信息披露上,H&M Hennes & Mauritz AB (HMb.ST) 海恩莫里斯集團是最早的踐行者,瑞典集團在企業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方面均一直走在行業前列。另外,美國體育運動品牌商Nike Inc. (NYSE:NKE) 耐克集團亦是最早披露供應鏈信息的大型零售商。
此前,多數供應商均以“隱私”做借口,拒絕披露上述供應鏈信息,Gap Inc. 蓋璞集團此前亦一直拒絕披露。不過,隨著時間的轉移,特別是2013年孟加拉國發生超過1000人死亡的特大事故,零售商開始轉向披露供應商信息。
在非服裝領域,因被譴責在中國市場惡劣的勞工環境,Apple Inc. (NASDAQ:AAPL) 蘋果公司2006年開始逐步披露供應鏈信息。
除了零售商主動披露外,美國加州亦為此立法,2012年,Transparency in Supply Chains Act 供應鏈透明法案在該州生效,而英國去年亦有類似立法。
日本媒體指出,類似的披露供應鏈信息在日本制造商中則表現緩慢。

日本擁有亞洲最大的服裝集團Fast Retailing Co. Ltd. (9983.T) (6288.HK) 迅銷集團,該集團擁有知名的快時尚品牌Uniqlo 優衣庫,人權組織一直指責該集團在中國、柬埔寨等亞洲國家的工廠條件極為惡劣。
2015年初,香港NGO組織Students and Scholars against Corporate Misbehavior(簡稱SACOM,中文名: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發布一份針對Uniqlo 優衣庫在中國的血汗工廠報告。長達33頁的《Investigative Report on the Working Conditions in UNIQLO’s China Suppliers (優衣庫中國供應鏈工作環境調查報告)》的調查報告中,SACOM 列舉Uniqlo 優衣庫中國供應鏈四宗罪,包括:工作時間長、基本工資低;高風險和不安全的工作環境;管理風格、懲罰嚴厲;沒有工會和工人代表組織。
對于,SACOM的報告,Fast Retailing Co. Ltd. 迅銷集團隨后發布英文、簡體和繁體中文聲明稱,“非常重視”上述問題,然而根據調查結果,“非常遺憾地發現報告書中所指出兩家工廠涉及超時勞動等問題中有部分確屬事實。”
Uniqlo 優衣庫工人超長時間工作一直非常“有名”。日本出版集團Bungeishunju Ltd. 在2010年3月出版的圖書《The Glory and Disgrace of the Uniqlo Empire》,就對Uniqlo優衣庫的種種不道德進行了披露,為此,Uniqlo 優衣庫日本公司Uniqlo Co. 還將出版商Bungeishunju Ltd. 告上法庭,不過最終敗訴。Uniqlo 優衣庫此前在集團的供應鏈報告中亦曾承認,中國供應鏈出現的問題在這兩年開始增多,包括幫助未成年人偽造年齡以及篡改工人加班記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