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瑪僅靠新興科技的運用是否能夠助其突圍尷尬的境遇呢?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線下零售店近幾年活得并不順暢,不僅國內的實體超市迎來了一波閉門潮流,就連深扎國民文化的日本便利店,目前也面臨著尷尬的窘境。根據日本特許經營協會公布的一份數據來看,日本各地便利店的客流量從5年前開始就增速變緩,而近一年內甚至出現了持續下跌的態勢。

沃爾瑪作為線下零售業的巨頭自然無法免受波及,此前它們針對全球大約11600家門店進行了評估,并隨即關閉了269家門店。在2015年的投資者大會上,沃爾瑪的市值已經略低于亞馬遜,短時間內下跌了200億美元。
Conlumino咨詢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尼爾·桑德斯表示:
“沃爾瑪關閉美國門店的作法,代表了過去幾年零售業版圖發生了重大變化,實體商店目前來說仍然十分必要,但優先級已經大不如前了。”
沃爾瑪并非沒有電商基礎,它們早在1996年就開設了自己的線上平臺Walmart.com。不過,網站內容自此之后完全沒有拓展,長達4年的時間內上面只有公司的信息展示。這家零售巨頭追趕各大電商平臺十數年后,才逐漸抓到一絲訣竅(其電商業務在2016年的第四季度增長了29%)。
嘗到甜頭的沃爾瑪正在逐漸加大步伐,它們在硅谷建立了一個名為Store NO.8的科技孵化器,而通過這個孵化器的幫助,其電商業務將有可能加持VR/AR、無人送貨、人工智能等個性化的購物選項。
然而,僅靠新興科技的運用是否能夠助其突圍尷尬的境遇呢?答案是,目前還不能。
電商業務的發展,主要還是靠“傳統部門”的支持
去年下半年,阿里大肆宣揚自己的VR+購物戰略,不僅請來了新創黑馬Magic Leap背書,還以購物節為舞臺演示了一番“線上購物的未來”。而當其實際應用亮相于雙十一時,消費者只能摸摸后腦勺表示又被這些“花邊概念”給蒙了一把。
HTC Vive上精細的建模和交互元素,最終被替換成了手機平臺中的全景圖,VR購物所包含的貨品則被限定于海外門店中的極個別產品。不僅如此,對于移動帶寬和流量的高需求,也讓隨時隨地沉浸購物成為了一席空話。

根據沃爾瑪流出的信息來看,它們目前在美國有172個大型配送點,其活動空間達到1100萬平方米,很大程度上保證了配送速度以及提貨保障。另一方面,它們正在依托體量優勢擴充自己的“惠宜”品牌,試圖直接向消費者提供優質和廉價的商品,以此來緩解其它線上平臺帶來的壓力,并為自己的電商平臺提供基礎。
傳統零售所涉及的貨存、物流以及商品豐富度仍然是電商平臺角逐的熱點,沃爾瑪在這些領域有著自己的長期積累,因此才能逐漸回到全美電商第二的位置。
虛擬現實還撐不起零售業,巨頭們都懂這個道理
在沃爾瑪開啟VR項目之前,亞馬遜其實早已在VR領域玩了幾年了。不僅買活了奄奄一息的游戲引擎開發團隊Crytek,推出了與VR相關Lumberyard,而且從去年年初時就開始招兵買馬,尋求靠譜的VR高級軟件開發工程師。
不過,亞馬遜看起來并不打算將這些資源投入到電商業務中,它們主要面向的是Twitch相關的直播業務。盡管不能排除亞馬遜以Twitch為核心,進而展開VR數字購物的可能,但至少現在還沒有什么苗頭。

有趣的是,沃爾瑪暫且也沒有將虛擬現實作為電商業務的一個中心。根據彭博社的一篇報道來看,沃爾瑪創辦孵化器的目的是融合各種新興技術,并將它們投入到日常的運營工作中。
我們可以將AR/VR視為一個購買環境的可選接口,在獲取訂單之后,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算法迅速規劃配送路線,最后再由機器人組成的無人送貨大軍完成電商業務的最后一環。從這一點上來看,虛擬現實可以說是權重較輕的一個“添頭”。
如何改變消費者行為,是新興技術面臨的首要難題
VR不能單獨改變電商的業態,那整個技術矩陣呢?盡管這些科技運用在某些人眼中還很“虛”,但實際也并非如此。
亞馬遜謀劃自動化超市的野望由來已久,它們將視覺識別和機器學習技術引入到了品控系統中,以此來降低成本并加強質量保證。而沃爾瑪收購的Jet.com也有一套自己的商品算法,它們偏向于最低運輸成本的核算,并最終將節約下來的錢轉移到商品折扣中,這讓它們的價格比市場均價低10%以上。
硬件方面,送貨機器人近日也是頻頻亮相,Marble先是將自己的作品帶到了舊金山的街道上,而Starship甚至參與了弗吉尼亞州的法案起草,試圖讓這些四四方方的小東西也能“合法”上街。盡管新興技術的進展并不如我們想的那樣迅速,但亞馬遜和沃爾瑪等零售公司,都在嘗試用這些東西去潛移默化的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

然而,這兩個零售巨頭走的路子有所不同。以傳統零售起家的沃爾瑪,在電商道路上踉踉蹌蹌的走了許多年,這也許得歸咎于其陳舊的商業模式,它們無法忍受為了規模化而不盈利的長期投入。但慶幸的是,龐大的體量最終讓其完成了逆轉。
在改變消費者行為這個議題上,亞馬遜目前走得要更遠一些。Amazon Go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其免結賬系統在視覺傳感和機器學習的加持上,允許顧客拿取商品后直接離店,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更加便利的體驗。
包括虛擬現實在內的新興技術,在電商業務的運用上還無法一蹴而就,不過它們仍是改變消費者購買習慣的一個契機,盡管亞馬遜在這個領域的進度顯得更快一點,但當前線上零售互拼的還是那些更為“傳統”的內容。除此之外,單一的技術革新已經不比當年,看起來只能引起漣漪了。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