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與彪馬的恩怨情仇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而自古以來,多少血濃于水最終也無法止息干戈,甚至鬧到你死我活。
同一個童年、同一座城池、同一個信仰。達斯勒家族的兩兄弟本可以創造出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品牌。然而戰火紛飛的亂世中,莫須有的背叛離間了這對手足,他們由相愛走向相殺。
時過境遷,adidas與PUMA這兩個品牌再也不屬于達斯勒家族。就像兩兄弟遙遙相望卻始終相隔的墓碑。
兄弟鞋鋪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德意志時期,巴伐利亞的經濟發展舉世矚目。在兩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人民的生活富足安康。
達斯勒家族的故事,正是從巴伐利亞的一個叫做赫佐格奧拉赫的小鎮開始。克利斯多夫是這個家族的支柱,膝下兒女四人。本是編織工的克利斯多夫趕上了時代的變遷,工業制造正在逐漸取代手工制造。
不得已下,克利斯多夫轉行做了鞋匠。與生俱來的天賦令達斯勒家族很快蜚聲當地。魯道夫與阿道夫兩兄弟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對制鞋行業有了深刻的認識。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到來很快拖垮了德國的經濟,孩子們想要繼承衣缽并發揚光大的夢想被食不果腹的現實狠狠鞭撻。
戰事告急,三兄弟都應征入伍,來到前線。但是兩年的戰爭換來了失敗的結局,三人落魄還鄉。
此時,兒時的夢想重新喚起了阿道夫的躊躇滿志。他決定師從父親,學習制鞋。本就天賦異稟的阿道夫勤奮努力的向父親學藝。很快,阿道夫就青出于藍。
創業之初,阿道夫跑遍全國尋找制鞋材料、說服母親在洗衣房中騰挪場地以擺放設備、最后他雇用了三名工人。生意總算艱難起步。
阿道夫設計的第一款運動鞋是帆布幫-黃皮底運動鞋,并且創新性的使用了鐵制鞋釘。很快,這種運動鞋一炮而紅。規模的擴大致使人員緊缺,以至于姐姐瑪麗也被拉幫入伙,負責收拾鞋子。
然而阿道夫的性格較為內斂,生意的擴張反而令他有些疲于招架。相反,魯道夫深諳人情世故,尤其有一張三寸不爛之舌。這正是一名優秀銷售所具備的能力。
據此,阿道夫請來了哥哥魯道夫。二人于1924年共同注冊成立了“達斯勒兄弟運動鞋廠”(Dassler Brothers Shoe Factory)。當優秀的產品與杰出的營銷雙劍合璧時,市場自然會臣服于品牌腳下。
相愛相殺
創業之初,兄弟二人事必躬親,各盡其能。達斯勒品牌的運動鞋很快就打響了名氣。
在希特勒統治時期,體育備受重視,兄弟二人的生意也因此受惠,訂單日益增長。
兄弟二人本以為在德國舉辦的奧運會,會讓達斯勒品牌的運動鞋大放異彩,然而希特勒政府完全控制了即將舉行的柏林奧運會,并要求所有德國運動員穿著統一的服裝和鞋。這對兄弟二人的業務無疑是一個打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阿道夫帶著他設計的釘鞋去了奧運村,成功勸說著名美國運動員杰西·歐文斯使用他的跑鞋。
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杰西·歐文斯大放異彩,成為奧運會歷史上首位在一屆比賽中斬獲四枚金牌的田徑運動員。這也讓達斯勒的跑鞋在全世界產生巨大轟動。可以說,一場奧運會,捧紅了兩個阿道夫。
自負的希特勒隨后向世界宣戰,德國又一次掀起了戰爭。
1933年,兄弟倆都加入了納粹黨,魯道夫更為效忠,阿道夫則偷偷幫助猶太人。這也導致了他們戰后的不同命運。
在盟軍對制鞋廠是否與納粹有染問題進行調查時,阿道夫在奧運會上助力美國獲得金牌的舊事被念及舊情,更為重要的是阿道夫在二戰期間親身演繹了“辛德勒名單”,解救了不少猶太人,因此最終被無罪釋放。
相反,魯道夫為其對“元首”的忠誠付出了代價,成了戰俘。他堅信,向盟軍告發自己的親信正是弟弟阿道夫。
“莫須有”的罪名就這樣被安在了阿道夫身上,這是歷史無情的選擇。兄弟二人的情誼也自此變質、腐朽。
魯道夫在關押1年后被釋放。對阿道夫的失望與憤恨令他做了兩個決定,一是向當時的軍事統治方告發自己的弟弟,二是從達斯勒品牌分離出來。
1946年,他在離原廠址5分鐘車程的地方,建立了他的PUMA,而阿道夫也把原來的兄弟工廠更名為adidas。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掀起了長達數十年的商戰。
歷史遺憾
二戰后,各立爐灶的兄弟二人開展了商戰,體育賽場就成了adidas與PUMA的主戰場。二人在明星代言的套路上可謂不分伯仲。
PUMA旗開得勝。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的首場足球比賽中,西德國家足球隊的數位球員都穿著PUMA的運動鞋,其中包括當時的著名球星赫伯特·布登斯基。
不甘示弱的adidas隨后與PUMA展開拉鋸戰。1954年瑞士世界杯上,西德國家隊與adidas建立了合作關系。在這次世界杯上,adidas帶螺旋球釘的球鞋立下了汗馬功勞,它具備極強的防滑性能,并最終幫助西德隊捧起了世界杯的冠軍獎杯,上演伯爾尼奇跡。adidas從此一炮而紅,走向世界。
{page_break}1958年,已經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的adidas加大了宣傳力度,首次自我標榜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鞋”。隨后魯道夫勃然大怒,并親自打電話給阿道夫予以警告,誰料后者竟將魯道夫告上法庭,訴其非法商業競爭。最終魯道夫慘敗,被判賠巨額罰金。
有仇必報的魯道夫記恨在心,并將戰火傳承至下一代。權力移交后,魯道夫的兒子阿明·戴斯勒與阿道夫的兒子霍斯特·戴斯勒曾簽署了一份貝利協議,聲稱adidas和PUMA都不再贊助著名的足球運動員。
然而,在1970 年世界杯決賽開賽之際,貝利要求裁判推遲幾秒開賽以系鞋帶,在他蹲下的那一刻,數以百萬計的電視觀眾近距離看到了那雙PUMA運動鞋。兩家公司之間就此撕破臉。就這樣,帶著對彼此的仇恨,二人相繼走向生命的終點。1974年,魯道夫因肺癌去世,而阿道夫發表的公開吊唁卻這樣說道:“本著人類同情之心,阿道夫·達斯勒家族不會對這樣一個人的去世發表任何評論。”四年之后,阿道夫也離開人世。
二代間的廝殺已經不是品牌間簡單的競爭,但畢竟兩家公司都已經成為上市公司。最終職業經理人制度徹底肅清了企業中的不理智報復。自此,本是同根生的兩大運動品牌結束了家族經營。
達斯勒兄弟的相愛相殺,令世界可能錯失了一個比adidas或PUMA乃至NIKE更加偉大的運動品牌。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