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京東加碼服裝版塊的原因及眾品牌退出背后的“秘密”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近日,京東加碼服裝版塊,有意與阿里服裝品類“一爭高下”。與此同時,近一個月內,包括韓都衣舍、江南布衣、太平鳥、真維斯、GXG在內的40多家服飾品牌從京東撤出,引發行業熱議。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電商快評,分析京東加碼服裝版塊的原因以及數十家服裝知名品牌退出京東背后的“秘密”。
熱點一、京東攜手BFC加碼服裝品類
隨著中國正式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以及中國消費者對于英國流行時尚的興趣日益濃厚,京東攜手BFC(英國時裝協會)可以說是順勢而行。雙方的合作將從2018年1月正式啟動,除了與BFC(英國時裝協會)共同贊助2018年BFC/Vogue設計師時尚基金的優勝者外,京東還將以平臺之力為設計師提供觸達中國消費者的線上便捷通道;為他們的服飾品牌在中國市場提供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并通過平臺一系列的營銷、配送、售后等優勢服務項目為設計師提供全方位的業務支持。
【專家點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服裝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曹磊表示,京東加碼服裝時尚版塊的原因主要為以下幾點:
1、服裝是電商的第一大品類,是整個電商行業中銷售額最高的品類之一。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5-2016年度中國服裝電商行業報告》顯示,2016年服裝網購市場交易規模9346億元,網購滲透率達36.9%。此外,根據京東數據披露,2017京東618年中購物節中時尚品類業績翻倍,開場一小時即迎來銷售額同比413%的增長高潮,當日訂單量突破614萬單,售出商品總數量超過1000萬件。
2、“進攻”阿里的起家品類。 服裝品類是阿里(淘寶、天貓)的起家之本。京東不斷加碼服裝時尚版塊,頗有“以弱勝優之勢”,就如當年京東以弱勢的圖書版塊“扳倒”當當一般。與此同時,京東的服裝版塊通過本次合作,也能較好的展現出出京東服裝版塊的“人有我有,人有我優”。
3、京東平臺自身對在發展時尚版塊的優勢。 京東平臺自身的優勢可以總結為三點,第一,用戶群體 :京東平臺的用戶屬于中高端客戶,有能力購買國內外的時尚產品;第二,自營體系:保證了產品的產品品質以及售后服務;第三,物流網絡:目前京東物流有5張網絡,包括小件商品、生鮮冷鏈、大家電、農村物流和眾包物流網絡,也就是說,只要消費者在京東平臺上購買了商品,京東就能憑借其物流網絡,將商品高速高效的送到消費者手中。
熱點二、京東“星品牌”項目打造本土品牌
一個月之前,京東集團在杭州啟動“京東優選·浙江星品牌”項目,該項目得到了浙江省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該項目首期精選100個浙江本土企業,聚焦服飾家居品類,提供100天精準服務,打造“浙江星品牌”。中國不乏本土時尚品牌,近年來眾多本土時尚品牌強勢崛起。整體來講,消費者對于中國品牌的整體接受度越來越高,但當下,消費者對中國服飾品牌仍存在刻板印象,對中國時尚現狀的認知也有偏差。
2017年3月,京東宣布拆分原有服飾家居事業部,正式成立時尚事業部,下轄服裝部、內衣童裝部、運動健身部、鞋靴箱包部、珠寶奢侈品配飾部、鐘表業務部等六大業務部門及相關支持團隊。目前該業務板塊已成為京東平臺最大、增速最快且拉新能力最強的核心品類,40%的新增用戶被京東時尚吸引而來。
【專家點評】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助理分析師余思敏表示,中國品牌觸網發展至今,從無品牌發展到以“淘品牌”為主的互聯網品牌,再到傳統品牌,最后到海外品牌,共經歷了四個階段。近年來,各大互聯網品牌、海外品牌、奢侈品牌紛紛搶占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高地”拓展市場、發展迅速,國內品牌尤其是浙江本土品牌自然也不甘下風。
{page_break}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助理分析師余思敏認為,本次項目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放在杭州西湖旁,顯得比較“微妙”,頗有和阿里巴巴“西湖論劍”的味道。
眾所周知,浙江杭州是阿里集團的總部“大本營”,阿里巴巴B2B和農村淘寶、速賣通的運營總部設立在杭州濱江區、淘寶和天貓的總部設在余杭區的西溪園區、阿里云設立在杭州西湖區的轉塘、螞蟻金服總部新大樓設立在杭州西湖區的城西,阿里生態產業的布局大多圍繞著杭州進行布置。這兩年又高調進軍北京,設立“雙中心”。
而近幾年京東不斷布局浙江,且將重要物流版塊新的“亞洲一號”建在了阿里的“家門口”杭州,甚至京東此次的活動選擇對象為浙江品牌商,有意將浙江本土品牌往京東平臺上吸引。無疑,此舉頗有“抄”阿里“后院”的意圖。
熱點三、服裝品牌“集體消失”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顯示,短短一個月內,包括韓都衣舍、江南布衣、太平鳥、真維斯、GXG在內的40多家服飾品牌從京東撤出。對于關店原因,涉事廠家多數未予具體回應,多以“戰略調整”、“業務調整”進行解釋。對于服裝商家集體閉店,京東方面表示,根據其今年二季度財報,GMV、凈收入、活躍用戶數等關鍵性指標增幅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平臺仍處在快速上升通道中。
此外,京東方面還強調,最近并沒有出臺對服飾領域商家不利的規定,相反還不斷出臺優惠政策,給予商家多方面扶持。
【專家點評】
觀點一、商家被迫“二選一”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趙占領律師認為,商家不愿站隊。對于商家而言,電商平臺是其銷售渠道,銷售渠道自然越多越好,選擇哪個渠道是其經營自主權,“二選一”限制其銷售渠道必然影響其商業利益。實際上,我們也看到,很多商家也公開表態不愿站隊,不愿陷入“二選一”的艱難選擇。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方超強律師認為:電商平臺“掐架”,不應讓消費者遭殃。電商平臺的“二選一”已經是不算新聞,《網絡商品和服務集中促銷活動管理暫行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明確禁止這種行為:網絡集中促銷組織者不得違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限制、排斥平臺內的網絡集中促銷經營者參加其他第三方交易平臺組織的促銷活動。
觀點二、“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平臺是商家獲取流量、用戶以及銷售量的一個重要入口。按理而言,在傳統零售業不景,很多品牌商線下渠道增速趨緩乃至負增長的背景下,這些商家應該留在京東廣開門路。
由于線上服裝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還不排除有第三方通過或明或暗的方式施加壓力,要求商家退出京東平臺。傳統品牌特別是服裝品牌,擁抱電商是大勢所趨。 企業運營電商一方面要依托第三方平臺借船出海,還應該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面,與多家平臺進行合作,以降低風險。
觀點三、應及時制止“退出”行為
曹磊還表示,這樣的退出行為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方面,這種行為對消費者、對商家、對平臺都帶來了損害。對于消費者和商家上有了選擇的余地,而對于平臺來說直接減少了平臺上品牌的數量。另一方面,如果這樣退出的行為不及時制止的話,將有可能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對整個行業,甚至是資本市場造成了傷害。
同時,也有業內評論人士表示,京東最為國內知名的電商平臺之一,對商家的經營行為和消費者自主選購商品有著相當大的影響。而眾多知名服裝時尚品牌在短短一個月時間之內撤出,這其中的原因肯定不能用“戰略調整”、“業務調整”這樣的措辭就能解釋的。這很可能是具有壟斷地位的電商平臺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希望有關監管部門不能視而不見,理當及時展開調查,讓涉事企業承擔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