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轉中國創造必須實現工業設計
7月28日訊 用看世界的眼光定位企業發展之路,從而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
綠色工業設計能否升級中國鞋業?
“中國制造”要想成功化身為“中國創造”,工業設計這一軟實力已成為重中之重。
這不僅在業內已達成共識,就連山東省副省長王軍民近日在山東省產學研推動工業設計工作座談會上也指出,工業設計是技術創新的重要內容,一個好的設計創意會帶來技術創新根本性的飛躍,在工業核心技術受到國外制約和壟斷的情況下,工業設計以其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優勢,應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重要突破口。
工業設計大潮襲來
在5月25日召開的山東省產學研推動工業設計工作座談會上,王軍民進一步透露:今后3年,山東要通過實施工業設計創新“三個一工程”,建立集創新成果、設計中心和產業聚集于一體的工業設計創新體系,推進工業設計創新工作。
同樣在近日,依據遼寧省領導的指示,鐵西產業新城啟動了建設中國(沈陽)機電裝備科貿城的規劃,工業設計也被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
還是在近期,一個與CFO、CEO平行的職位——CDO(ChiefDesignOfficer)首席設計官的出現和升溫,被業內看作是正在影響和改變中國企業的經營戰略。
其實,工業設計早就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中國公司的命運。比如家電行業的海爾集團,其產品就獲得過被譽為“工業設計的奧斯卡”的德國紅點設計獎,而與海爾同城的青島海信,其產品被中國紅星獎博物館永久收藏和展示,也足以說明公司工業設計達到的水平。
相比這些自主創新能力走在前例的公司,更多的企業甚至不能清楚地解釋何為工業設計?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制造身處尷尬的原因之一。正如德國戴姆勒克萊斯勒奔馳汽車公司的設計總監哈羅德所說:與其說中國制造遭遇挑戰,不如說是中國產品設計遭遇瓶頸。
事實確實如此。在追求個性、環保、健康的理性消費時代,通過工業設計將民族文化在正常的工業制品里賦予靈魂,終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有強大的競爭力,這股無法復制的競爭力是公司軟實力有力的體現。這種軟實力的提升,成就的可能不只是一個企業,更可能會是一個民族的行業。
當前,在大批制造業移師東南亞等地的情形下,中國制造的轉型已不可避免,這絕非口頭上的吆喝,需要企業家們從根本上轉變思想,下足力氣與資本,引領、促成中國的工業革命升級。已先行的青島亨達集團用了幾年的時間為亨達鞋賦予工業設計思念,如今看來,這場工業革命絕非短時期即能完成,從如今的全球制造業、尤其是鞋業制造布局來看,歐美強勢品牌與新形成的如東南亞等“制造加工廠”對中國制造形成了夾擊之勢,這場革命顯得急促、迫切,不留半點拖延時間。
在這危機四伏的中國制造轉型之機,工業設計能否抓住這一歷史命門,助推中國制造華麗轉型?這已不容質疑,而中國制造業的工業設計走過了一條什么路?現在處在一種什么樣的水平?這些弄清楚,或許是企業工業設計定位飛展的關鍵。
這不是某個人的任務,也不是某個品牌的責任,它是中國的整個工業設計大軍、整個中國制造領航者:企業家們必須共同思索的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