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鞋”增進中外文化交流互動
“想要采訪試點的世博人家,安排到下下周吧?”這是閘北區臨汾街道工作人員在和記者聯系采訪時的對話。原來,隨著世博的臨近,作為中國式“homestay”的“準世博人家”其知名度一路飆升。而很多家庭的準備工作也已到位就緒。
8旬老人手工繡制“虎頭鞋”
“最費功夫的就是眼睛和眉毛,我平時什么事都不做,光繡眼睛和眉毛就要半天時間。”剛來到劉阿婆家,她就拿出了幾盒完工的“虎頭鞋”,記者粗粗一算,大大小小約有40來雙。劉阿婆家的客廳里,就放著她最為珍貴的作品――8.8寸的虎頭鞋。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是為了世博倒計時而特意趕制的,劉阿婆當時“沒日沒夜”的做了兩個多禮拜才完工。
“我現在正在做一只更大的虎頭鞋,要在世博會開始前做好,把8.8寸的放在新的里面,變成雙層的,再放上海寶和世博會旗幟。”一說起做虎頭鞋和世博心愿,劉阿婆總是滔滔不絕。用金邊繡的“2010”字樣的鞋側已經成形,可女兒還說設計的“不新潮”。劉阿婆可是不樂意,決定繼續精益求精、加以改進。“做鞋子的面料都是一些平時不用的布料,我們做的可環保了。”
社區組團做鞋送外國友人
現在劉阿婆除了自己做“虎頭鞋”以外,每周一還到社區里教“虎頭鞋”制作小組做虎頭鞋,現在小組里有十六、七個成員,都是小區居民。每周一是大家“交作業”的日子,讓劉阿婆指點迷津。記者采訪當天,劉阿婆正在傳授大家一門叫“路路通”的繡計。原來鞋底的繡花、縫制花樣時都必須“一針到底”不斷線,這就更顯出技藝和功夫。
說到世博接待,劉阿婆信心滿滿,雖然自己的外語不佳,但4個兒女還有第三代中,去外國留學的人不少,英語、法語、德語都難不倒。為了成為世博人家,劉阿婆也和大家一起學英語、還學種花。“家里的條件都符合要求,再說街道、居委也有配套的家用品和清潔用品,都齊了。”劉阿婆家三室兩廳的房子,有獨立的衛浴設施,干凈、寬敞,很類似外國的一些具備“homestay”條件的住房。
像劉阿婆這樣的“準世博人家”不在少數,隨著世博臨近,準備工作其實早早落實了。但期間類似臨汾社區這樣的把世博人家組成一個“世博村”概念,還選出村長的也許不多。“很多事情我們都聚在一起討論,村長就住在我們樓下,社區里還有專門的世博服務中心,買、汰、燒都幫我們弄好了。”劉阿婆對能組織在一起工作顯得很滿意。
“世博年正好是虎年,我做虎頭鞋送給外國朋友,祝他們吉祥如意。”劉阿婆笑盈盈的送走記者,繼續為世博虎頭鞋“忙碌”起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