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鞋服業(yè)繼續(xù)圍剿網購市場
在迅猛增長的B2C市場當中,服裝銷售表現尤為搶眼
生意做遍,不如開店。生意場中最簡單樸素的致富哲學。而在這兩年,這條生意經被賦予新的含義。
去年11月11日“光棍節(jié)”,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商城創(chuàng)下“銷售神話”,每秒平均交易額超過1萬元。據說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號稱購物天堂的香港。
一個月后,當當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掛牌當天以超百倍市盈率發(fā)行,創(chuàng)2010年以來中國赴美上市企業(yè)首發(fā)市盈率新高。當天開盤價24.5美元,收于29.91美元,較發(fā)行價大漲86.94%。這家涉足服裝、鞋包等百貨領域的國內老牌電商,由此被稱為“中國B2C市場第一股”。
一時間,上網,開網店,進軍電子商務,再次成為商場熱門字眼。
事實上,這些如神話般耀眼的數字,只是為中國勢如潮漲的電子商務交易市場,和隨之水漲船高的網店銷售業(yè)績,提供了新的佐證。
據統(tǒng)計,2010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2.25萬億元,全年交易額超過4.3萬億元。截至當年6月份,國內個人網店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200萬家。
在此之前,中國網購市場一直發(fā)展迅猛:2006年,交易總額超過1.5萬億元;2007年2.17萬億元,同比增長90%;2008年3.1萬億元,同比增長43%;2009年3.85萬億元,同比增長81.5%。
2010年11月16日,中科三方發(fā)布第五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品牌認知、消費行為及滿意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網民的網購行為已經普遍而頻繁,各主流購物網站用戶的購物頻次較高,其中平均每月購物二至四次的用戶占一半以上。
數據還顯示,我國網購市場規(guī)模目前僅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2%,在韓國,這一比例為10%,在美國約為4%,而在日本,截至2009年3月底的財年里,日本全國通過電話購物、網上購物等在線方式完成的零售消費總額達到2000財年的三倍,其中70%以上是通過網上訂貨完成的,超過百貨店、便利店等實體店鋪的銷售規(guī)模。日本最大的網上商店街樂天市場的會員已達到5300萬人。
相比之下,中國網購市場前景顯然還非常廣闊。
而在這塊迅猛增長的市場中,服裝銷售表現尤為搶眼。
根據艾瑞咨詢發(fā)布的《2009-2010年中國服裝B2C網絡購物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服裝B2C網購市場近年來的增長速度非常迅速。
艾瑞咨詢分析師張艷平認為,從目前來看,中國服裝B2C網購市場發(fā)展速度和成長潛力都非常大,同時服裝B2C也吸引了很多傳統(tǒng)服裝品牌企業(yè)的重視和投入,成為市場關注的重點。
艾瑞咨詢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服裝網絡購物交易規(guī)模超過307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服裝B2C交易額24億元,占服裝網購交易規(guī)模比重為7.8%,同比增速高達99.8%,增速高于服裝網購市場整體增長速度。“雖然這個比重還比較低,但是服裝B2C的發(fā)展速度和成長潛力遠高于C2C。”張艷平說。
同時,艾瑞咨詢預計未來三年,中國網購市場的特點和潛力,保障了服裝B2C仍將維持高速增長,2012年交易規(guī)模有望突破180億元。
首先是服裝網購市場未來空間大。2009年,服裝網購在服裝零售市場的比重剛剛增至9.7%,未來的增量空間還很大,預計到2012年該比重將接近17%。
服裝網購潛在用戶基數龐大。中國網民數量已達四億左右,其中服裝網購用戶達八千萬左右,服裝又是必需消費品之一,潛在用戶基數龐大。
更多用戶看重網購服裝的品質和服務。現階段用戶對價格較為敏感,因此C2C平臺的服飾品銷量更旺。但是隨著網購用戶群的細分,追求服務和產品品質的用戶群逐漸形成并壯大,B2C相對來講在產品質量和服務方面保障更有力,有望成為增長主動力。
其實早在2007年,服裝就已經成為中國網購第一大品類商品,在這前后,還涌現出PPG、凡客等一大批知名度非常高的網銷品牌。雖然這些品牌最后結果不同,但從網銷品牌的總體運行態(tài)勢來看,足以證明網購市場前途無量。
電子商務行業(yè)觀察人士認為,“時尚B2C網站將來肯定會快速發(fā)展,因為時尚是人民生活的需求,并不需要培育市場,只需改變網民消費習慣就可以。”
時尚人群有很大的消費能力,而且對價格并不是很敏感,更多的是關注生活品質的提升,這部分人群正是當下電子商務的主要人群。事實上,同樣在納斯達克上市的B2C網站麥考林,活躍用戶僅為210萬,便創(chuàng)造了凈營收1.0803億美元、凈利潤為253萬美元的效益。
正是看中服裝服飾等時尚產品消費在電子商務中的前景,2010年10月,當當網COO黃若表示,當當網在2011年有可能推出自有品牌的服裝或鞋包,目標是“將服裝、鞋、小數碼做到網上零售市場銷售額第一”。
“但只會涉足基本款和經典款的產品,靠量靠規(guī)模為顧客創(chuàng)造價值,而不會介入時尚款的產品”。黃若表示,自有品牌模式充其量只是當當網百貨業(yè)務的補充,因為單一的自有品牌產品受眾面較窄,很難做大規(guī)模。
盡管黃若一再強調自有品牌建設只是當當網百貨戰(zhàn)略的補充,但熟悉電子商務的業(yè)內人士認為,當當網即將上馬的服裝、鞋包項目,絕非“業(yè)務補充”那么簡單,“當當網謀求的應當是千億規(guī)模的服裝網上零售市場”。
事實也確實應該如此。面對如此紅火的網銷市場,誰不動心?
網絡購物網站品牌第一提及率,即網購用戶第一反應到的購物網站:{page_break}
當前中國B2C市場格局:
2006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5萬億元
2007年為2.17萬億元,同比增長90%
2008年為3.1萬億元,同比增長43%
2009年為3.85萬億元,同比增長81.5%
上線!
2011年開始,資本頻頻布局B2C,傳統(tǒng)企業(yè)也頻繁“觸網”
走上“網路”的傳統(tǒng)企業(yè)不勝枚舉
“大型的C2C電子商務平臺就像超市和百貨商場,但消費者還需要各式各類的專賣店,這些專賣店就是B2C的垂直類電子商務網站。”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從業(yè)多年的王巧對國內電子商務有著自己的理解。這樣形象的比喻,有助于我們將淘寶和凡客麥考林們區(qū)別開來。
看好B2C的遠不止王巧。2011年剛開始,資本就頻頻布局B2C:樂淘的兩億元融資已到位,好樂買獲得至少六千萬美元的融資。電子商務巨頭們也開始將精力轉向B2C領域,百度聯(lián)手樂天成立合資網站樂酷天,淘寶網以獨立域名分拆淘寶商城。
而同一時期,傳統(tǒng)企業(yè)也頻繁“觸網”
2010年12月18日,美邦的“邦購網”上線試運行,主要銷售公司MB、MC品牌服飾及網絡自有品牌AMPM的產品。二十天后,邦購網的日銷售突破了三十萬,日交易量超過一千單,每單平均價值超過三百元。
美邦董事長周成建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電子商務做到一千億元,除了規(guī)模上的追求,周成建希望通過“邦購網”平臺實現美邦服飾業(yè)務的垂直整合,探索服裝業(yè)銷售模式的變革,從而贏得空間巨大的未來市場。
此前,公司已經在淘寶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為美邦搭建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試水。對于淘寶平臺,周成建和王巧所見略同,“淘寶依然是美邦電子商務戰(zhàn)略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構建的是一個公共平臺,千家萬戶、各行各業(yè)可以在上面做交易,可以開店,傳統(tǒng)理解是一個shopping mall。而我們的邦購平臺,則更像是專賣店。”
除了邦購網,公司還將調整旗下的產品結構,在邦購平臺上建設美邦服飾城,此外還將把家居床上用品和鞋類做大。
與美邦一樣,七匹狼也是一面在淘寶等平臺建立品牌店,一面建立自己的獨立商城。
“我們2008年以前一直都在關注電子商務的發(fā)展,當時給我們的印象是,大家上電子商務主要是買便宜的東西。最初我們很謹慎,擔心七匹狼的正價產品不能夠被網友所認可,一直沒有真正開始做電子商務”,七匹狼董事長周少雄說,“后來我們通過詳細地分析發(fā)現,電子商務未來發(fā)展還會更快,對于品牌商來說,最關鍵的問題還是要疏導、參與。”
試水電子商務后,七匹狼對產品和經銷商進行分類和認證,出臺一系列制度政策,將原來七匹狼的經銷商和網絡經銷商歸納到一個體系當中統(tǒng)一管理。
更引人注意的是,2010年,七匹狼與IBM合作開發(fā)電子商務云平臺,把平臺的維護和建設工作交由IBM,公司自身專注于產品的營銷。
周少雄表示,每個品牌都有不同的服務形式與體驗方式,淘寶沒有辦法百分百來個性實現。“比如如何快捷地找到一件衣服的搭配,你在網上就能自己搭配,是不是有一些東西可以DIY自己來做,這可能是你專業(yè)的領域才能了解。”
“這是一項經營管理思路與技術的極大改進,一方面提升了我們的訂單處理能力,提高網店銷售的后臺支持力量;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客戶體驗,訂單處理的速度與準確率的提高,使得我們的客戶滿意度有大幅度的提升。”周少雄說,這個全新平臺第一階段工作“訂單處理系統(tǒng)”已見成效:第三方網絡平臺與七匹狼自身ERP系統(tǒng)有效對接,實現了即時數據更新分析,對網店經營特別是倉儲物流數據進行了動態(tài)管理。
目前,七匹狼一年的銷量達到二十億元,線上的銷量占比還很低。不過周少雄對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很樂觀,他希望通過和IBM的合作,可以在2011年將線上銷量提升到總銷量的10%。
按照公司的計劃,在2011年4、5月份建設完成之后,七匹狼有望從傳統(tǒng)企業(yè)轉入傳統(tǒng)企業(yè)和電子商務新型經濟形式共存共融的新型經濟體。
目前的狀況也許會增強公司的信心——去年11月11日“光棍節(jié)”,七匹狼網店單日銷量超16000單,銷售額達五百多萬元。
鞋企達芙妮“上網”更早。在被視為傳奇的美國售鞋網站Zappos鼓舞下,早在2007年PPG最火爆時,達芙妮就推出了線上購物網站,在連鎖成功的前提下,公司“希望能增加一個銷售通路。”
目前,達芙妮網絡電子平臺的銷售額達數百萬,對這家擁有兩千家專賣店的公司而言,無疑還是個小數字;同時,由于鞋類產品較為特殊,“更多的顧客還是更愿意去實體店中買鞋,因為對于鞋子來說,消費者還是要注重體驗的。電子商務應該是和遍步全國的營銷終端結合起來,這是個系統(tǒng)工程”,但謹慎的態(tài)度并不代表達芙妮放棄電子商務計劃,相反,網絡銷售的良好增長態(tài)勢使公司計劃進一步擴張其網絡業(yè)務。
此外,無論中外品牌,走上“網路”的傳統(tǒng)企業(yè)不勝枚舉:報喜鳥、雅戈爾、波司登、優(yōu)衣庫……而且業(yè)績大都不錯。
這印證了王巧對于B2C電子商務優(yōu)勢的判斷,“由于有專業(yè)化的背景,它們能夠給消費者提供更細致、更專業(yè)化的服務,獨立的網站也更有利于打造屬于自己的電子商務品牌。”
還是下線?
麥考林的實體店計劃早已實施,公司的目標是達到兩千家門店
在傳統(tǒng)企業(yè)爭相開網店的時候,卻有些公司反其道而行
運用潛力無限的新模式進入潛力無限的新市場,合乎情理。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傳統(tǒng)企業(yè)爭相開網店的時候,卻有早已身在其中的公司反其道而行。
還是去年“光棍節(jié)”。這一天,淘寶商城“全線五折”,150家知名品牌聯(lián)手創(chuàng)造了9.36億元的銷售額。創(chuàng)造這個銷售神話的,除了阿迪達斯、波司登等大品牌之外,綠盒子、麥包包、Justyle、零號男、裂帛等眾多淘品牌也功不可沒。
據淘寶網資料顯示,“光棍節(jié)”促銷活動中,淘品牌整體銷量突破1.32億,其中綠盒子、羊皮堂(Mr.ing)銷量破千萬,osa女裝、茵曼旗艦店、安都專賣等淘品牌銷量均突破五百萬,而銷量過百萬的淘品牌則多達28家。
所謂“淘品牌”,即出身于淘寶網,利用其大量人氣和高度關注而形成的網上知名品牌。淘品牌這個概念最初出現在服裝領域,如Miss de mode(摩登小姐)、裂帛、斯波帝卡等。
比如當天銷售額達1050萬元的綠盒子。2006年,設計師出身的吳芳芳創(chuàng)立了綠盒子工作室,同時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童裝品牌——Miss de mode。2008年底,她初次將自己的業(yè)務放到了淘寶網。
僅僅兩年多時間,綠盒子已發(fā)展成為一家集研發(fā)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成熟網銷公司,擁有200余人的團隊,銷售額已經逼近一億元大關,Miss de mode也成為一個較有影響力的童裝品牌,此后相繼推出的“M.I.L Boy(愛·制造)”和“Jenny Bear(珍妮·貝爾)”也在童裝市場位列前茅。
然而,這個足以讓許多線下童裝品牌眼熱的公司卻不滿足于只成為淘寶網上的龍頭老大。
2010年9月底,綠盒子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輪融資,來自美國的摯信資本向吳芳芳的團隊注資兩千萬元人民幣。兩個月后,世界排名第六的DCM資本又向其注資一億元人民幣。
在此之前,麥包包、七格格、好樂買等都已經進行過融資。
有了充裕的資金后如何花?淘品牌面臨的路有兩條:一是拓展自己的渠道,“出走”淘寶,入駐其他電子商務平臺,或者自建B2C網站,如麥包包;另一種就是由線上走入線下,建立實體店。無論走哪條路,目的都是為了推動自己的品牌建設。
中國商業(yè)聯(lián)合會副秘書長王耀表示,要塑造品牌形象,可以借鑒博士蛙的經驗,進大型百貨商場,或者在繁華街道建立旗艦店。而“這正是我們2011年要做的。”吳芳芳說。
其實在早前,一些淘品牌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實踐。
斯波帝卡已有三家加盟店正在籌備開張。在位于廈門湖里大道公司總部的斯波帝卡線下專賣店樣板間中,歐美風格的休閑男裝錯落有致地擺放其間,還配有眼鏡、圍巾等配飾。
裂帛服飾的主設計師湯險峰也告訴記者,未來裂帛品牌在線下開店是必然的。
事實上,有計劃地由線上轉入線下的,遠不止這些淘品牌。
“開實體店的打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凡客媒體經理李劍雄說,“我們從2009年就已經有了準備。”
當時,凡客CEO陳年做出決定開實體店,“在合適的地段開展示店還是有需要的,如果你能在ZARA對面找個地方,我馬上就去開。”但是,對于沒有任何實體店經驗的凡客而言,這是一個冒險的舉動。
凡客顯然知道這個道理,它為實體店開張設計了一條“完美”的路線:先是在北京開一家體驗店,如果體驗店成功,將體驗店的經驗復制到上海和廣州。體驗店運行成熟,增加體驗店的銷售功能,變成凡客實體店,并將經驗復制到更多門店。
為此,凡客從2010年5月4日開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廣告投放。此外,公司在北京的選址也基本確定,“三里屯、藍色港灣、大悅城已經談過,估計首家實體店最終還是會選擇在北京最時尚繁華的地段。”李劍雄說。
比凡客動手更早的是麥考林。這家從目錄郵購起家的網銷品牌早在2006年起就開始嘗試在上海等地開設線下門店,實施多渠道戰(zhàn)略。
2009年經濟危機時,麥考林高調宣布擴張實體店,計劃三年內將門店數量達到兩千家。如今,麥考林的實體店已成為他們希望打造的“24小時購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page_break}
網店之便
目前,網上購物在中國大中城市早已司空見慣
對于傳統(tǒng)企業(yè)進軍電子商務,紛紛開網店,并非難以理解
事實上,對于傳統(tǒng)企業(yè)進軍電子商務,紛紛開網店,并非難以理解。
首先就是在覬覦新興市場的巨大潛力時,渠道的擴張,即傳統(tǒng)零售商通過增加網上零售的渠道來擴大覆蓋客戶的范圍,以達到增收的目的。
“我們是百貨公司在做網絡,而不是一個互聯(lián)網企業(yè)在賣產品。”上品折扣CIO吳曉昕說。對于上品而言,公司推出的“上品折扣網”就是做渠道的典型代表。
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曹飛認為,渠道擴張很適合像上品這樣公司的發(fā)展。因為上品只能算是中等規(guī)模的區(qū)域型百貨零售商,目前只在北京地區(qū)有數家連鎖店,有線上渠道之后可以非常有效地服務于北京地區(qū)之外的消費者,彌補其門店覆蓋范圍有限的短板。這種策略可以直接推動零售企業(yè)主營業(yè)務收入的增長。據了解,上品折扣網已經達到實體店10%的業(yè)績。
其次就是對高成本的規(guī)避。現在市場競爭愈發(fā)激烈,利潤已被壓縮得越來越薄,當生產者為銷售渠道的鋪設支付巨大費用時,他們絞盡腦汁想的最多的就是縮減成本。
傳統(tǒng)企業(yè)的經營模式通常是生產者生產出產品,通過省級、市級、縣級等一級級代理銷售產品,或者企業(yè)自己建立一級級專賣店。不管何種方式,企業(yè)鋪設銷售渠道的成本都不低,由此也提升了產品價格。
在制鞋業(yè)工作多年的丁萍,從事過零售和品牌代理,現在自己開辦了一家小型鞋廠。她表示,自己生產的鞋子一般通過貼牌生產,一雙鞋子要經歷工廠、總代理、二級代理、零售商、商場柜臺等多個環(huán)節(jié)。
她以接到的一單國內某品牌男鞋為例,這款鞋子的成本價為120元,出廠價為135元,總代理賣給二級代理為150-170元,二級代理賣給零售商的價格為210元左右,再賣給商場開店的零售商為320元左右,到柜臺上賣給消費者的就要七八百了,“其實雖然價格增加了很多,但每個渠道商都沒有賺到多少,因為渠道費用本身就很高”,丁萍說,“做一雙品牌男鞋,毛利不過四五十塊,除去各項開支,也賺不了多少錢。”
和丁萍一樣,廣東中山許多外貿企業(yè)在轉作內銷時也大倒苦水:鋪渠道費用高,進賣場門檻高。傳統(tǒng)渠道的高成本,困擾著急需打開市場的企業(yè)。為此,很多企業(yè)都希望通過電子商務改變傳統(tǒng)銷售模式的高成本。雖然還一時無法擺脫傳統(tǒng)銷售模式,但為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不久以前,中山霞湖世家服飾有限公司開始在淘寶網上建網店,產品定位于商務裝,在同類產品中以價格和質量取勝。“網店是我們企業(yè)形象、產品的展示平臺,也是我們對于新商業(yè)模式的嘗試。”公司銷售主管崔春秀說。
霞湖開網店,讓崔春秀感受到了成本的低廉,“霞湖一個自營專賣店,包括店鋪租金、裝修、員工工資、鋪貨費用等在內,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成本回收需要很長時間,但如果開網店,基本上不需要太多投入,我個人估計傳統(tǒng)銷售和電子商務的成本之比為10:1。”
“企業(yè)正在通過電子商務這種商業(yè)模式的改變,減少成本,直接面對市場生產,實現轉型。”為網店進行物流配送的中山市郵政局速遞局局長涂鳴中說。
不過在主動求變的同時,傳統(tǒng)企業(yè)的“上網”也透露出些許無奈。如百麗集團電子商務運營總監(jiān)胡琛榮所說,“如果你不做,你的競爭對手、你的山寨版本都會在網上繼續(xù)瓜分你的市場。”
以李寧為例。早在2007年,淘寶網就開始大規(guī)模地銷售李寧的產品,從淘寶提供的搜索數據顯示,其店家數量超過三萬。自發(fā)的電子商務渠道已經出現,如果李寧不及時拓展新的網絡營銷渠道,其品牌形象勢必受損。因此,李寧在調研后謹慎推出了網購平臺,宣布選擇性地銷售旗下品牌產品。
去年年底,在“2010酷有服裝電子商務峰會”上,七匹狼電子商務負責人胡軍也表示,2010年在淘寶網上的七匹狼男裝將突破四個億的銷售量,不過其中三分之一是假貨。
而2008年公司在淘寶網上正式建立官方網站后,假貨比重已由最初的90%降低了三成。胡軍表示,從傳遞客戶一個完美的品質體驗和服務這個角度來講,假貨對品牌是有傷害性的。
百麗也大力發(fā)展網店。在百麗的商城淘秀網上,正在形成以in net為主的品牌組,而且品牌組的控制非常靈活,既可以走線下最暢銷的設計風格,也可以與線下的風格做區(qū)隔,從而減少線上線下的沖突。
胡琛榮表示,百麗從ShopEX定制的IT系統(tǒng)上線后,公司電子商務在系統(tǒng)上將完成第二次升級,據說這套系統(tǒng)可以實現多品牌經營、多渠道發(fā)貨、多促銷手段、分銷體系監(jiān)管等多種功能。
不過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在傳統(tǒng)企業(yè)或主動或無奈進軍網絡的同時,網銷品牌也道出自己的苦衷,有些煩惱或許是它們轉向實體店的原因。
物流之傷
物流一直是我國B2C電子商務發(fā)展的軟肋
“物流是制約電子商務發(fā)展的最大問題。”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云曾說。阿里巴巴作為國內電子商務行業(yè)的領頭羊,馬云的觀點絕非沒有依據。
目前,國內B2C企業(yè)主要的物流模式是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貨物。電子商務企業(yè)和快遞企業(yè)間是松散的合作關系。所有圍繞快遞的糾紛,幾乎無一例外,吃虧的必定是賣家或者消費者。
至今為止,我國還沒有一部針對快遞行業(yè)的法規(guī)和條例,許多物流企業(yè)就通過“霸王條款”將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因此,物流對于大多數網店來說,是最頭疼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快遞“逼宮”
2009年11月21日,浙江電視臺民生休閑頻道報道的一則浙江申通快遞封殺淘寶的新聞,引起淘寶網買家、賣家和快遞業(yè)的一片嘩然。電視鏡頭前,浙江申通杭州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淘寶投遞價格壓得太低,以這樣的價格攬件,申通是虧本的。”
隨后,又有人在網上發(fā)貼稱:申通物流有人表示,(申通)要封殺淘寶,其他物流公司也要跟進,集體漲價。傳言愈演愈烈。
為了澄清傳言,申通物流市場總監(jiān)夏祖彬從上海趕到杭州,并接受了媒體的專訪。夏祖彬表示,2007年8月,申通物流是最早進入淘寶推薦物流平臺的物流企業(yè)之一,淘寶網的業(yè)務量大概占申通總業(yè)務?a href="http://brand.cnxz.cn/kenol/" target="_blank">康奈辶桑豢贍芮嵋追饃薄?nbsp;
但無風不起浪,專業(yè)人士認為,出現封殺一說的導火線是物流運力不足。以申通為例,其2007年剛接觸淘寶訂單時,業(yè)務量為三十萬單,此后的2008年為七十萬單,2009年為一百萬單,2010年達到二百萬單。訂單的大增,讓申通有些措手不及,運力嚴重不足,沒有能力接手淘寶的眾多訂單。
雖然封殺之說不實,但漲價是真實的。夏祖彬澄清傳言之后隨即表示,部分城市申通快遞的價格將調整。圓通、中通、順豐等幾家快遞公司的高層也迅速與淘寶商家協(xié)商快遞價格。之后,各快遞公司在全國各大城市的價格普遍上漲。
2011年,故事重演
1月27日,申通和圓通基本上不再接收新的快件。只有EMS和順豐仍然在接收部分快遞。此前的2010年11月份至今,眾多物流企業(yè)一直處于貨物爆倉狀況。
在爆倉、停運等風波身后,新一輪漲價潮也隨之來臨。
“為了順應速遞市場發(fā)展的需求,從2011年1月10日起,中通速遞將對快件服務收費標準在原有基礎上進行適應調整。”在中通速遞最新的《告客戶》中,該公司表示,將對非貨樣快件在原有基礎上每票上調0.5-1.5元;貨樣快件在原有基礎上每公斤上調一至二元。
此次調整,是繼2010年底,順豐、申通、圓通、中通、匯通、韻達等民營快遞集體漲價不久之后的第二波價格調整。之前,除了申通外,其余快遞公司的漲價幅度為1.5-2元/票。而順豐同城快遞,則由10元/票漲到12元/票。
一家物流公司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種價格手段,分流貨物,減輕運輸壓力。”但這種漲價,并不能根本上解決物流運力不足的問題。
中國快遞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邵鐘林說,“先有爆倉,后有春節(jié)前停運,從根本上看,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
物流發(fā)展滯后
其實物流一直是我國B2C電子商務發(fā)展的軟肋。
B2C網上商店面對的消費者地域范圍非常廣,批量又小,我國第三方民營物流企業(yè)還處于發(fā)展階段,物流配套體系還很不成熟,造成物流配送成本高昂。
隨著網店等電子商務的飛速發(fā)展,網購公司訂單大量增加,但中國國內物流的發(fā)展水平遠遠不能滿足電子商務發(fā)展的要求,沒有能力應對電子商務的迅猛增長。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壓力大增。
2010年下半年以來,快遞公司就已經頻頻出現爆倉現象,快遞也變成了“慢遞”。據圓通速遞內部人士表示,“2010年10月開始,公司每日快件量達到210多萬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5%。”
強壓之下,物流業(yè)經常出現送貨延誤、服務態(tài)度差以及運送水準參差不齊等問題,消費者抱怨不已。
抱怨甚至也蔓延到了品牌商
吳芳芳說,去年“光棍節(jié)”促銷活動中,200余人的公司超負荷運轉。負責物流的經理親自到倉庫拉貨,又親自將貨全部拖了回來,因為所有的貨都滯留在了機場,物流系統(tǒng)全線癱瘓。
探索新渠道
京東商場CEO劉強東曾表示,“2010年我們所有物流系統(tǒng)能夠支撐的極限能力是260億元。如果沒有物流的限制,我們完全可以做到三百億元以上。”
物流滯后讓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陷入困境。馬云甚至違背了“絕不做物流”的承諾,公開表示淘寶網要自建快遞物流網絡。
數據顯示,目前淘寶業(yè)務已占很多快遞公司業(yè)務量的50-80%。隨著淘寶遞送量的激漲,多數快遞公司的擴張速度已經難以與其匹配,進而導致服務質量日益惡化。
據悉,阿里巴巴正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一個龐大的物流快遞網絡。該公司人士透露,未來幾年內,公司將在全國52個城市建立分銷中心,“以解決掣肘淘寶網發(fā)展的物流問題。”
淘寶方面表示,以前淘寶賣家不僅需要自己提供貨品倉儲的空間,還要作為一個中轉,把買家提供的地址、收貨人等信息如實的反應給物流渠道,中間環(huán)節(jié)哪怕出現一點問題,整個配送過程都會中斷。而加入淘寶大物流計劃后,由于淘寶的平臺和物流平臺已經打通,買家的信息會直接發(fā)送物流的終端,從而避免了由于中間環(huán)節(jié)過多,而可能造成的失誤。
而凡客誠品在成立之初就成立了物流子公司“如風達”。目前,凡客誠品自建的物流已經覆蓋了北京、上海、廣州等數十座大城市。
自建物流渠道的凡客,隨時可以推出全場免郵費活動,吸引顧客。除此之外,身穿凡客工作服的快遞人員,讓顧客當面試穿,當面服務,無條件退貨,這無疑讓顧客買得很舒心。“每一次快遞的送出無疑都成了凡客一次有說服力廣告。”一位凡客物流工作人員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