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傾銷終結 中國鞋企出路在何方?
4月8日訊 反傾銷稅,這一維持了近5年之久的不合理貿易保護措施終于結束。
成都高趙欣民鞋業有限公司的新廠房2日投入使用,其產能今年可以翻兩番。市場大門看似打開了,然而記者在一些制鞋企業采訪發現,品牌缺失、附加值低、設計落后等瓶頸仍然制約著中國鞋企抓牢市場機遇。
成都是中國四大制鞋產業基地之一,與溫州、廣州、泉州并稱為制鞋業的“三州一都”。成都尤其以生產女鞋為特色,其產品占世界女鞋市場7%的份額。長期以來,與中國其他制鞋產業基地一樣,成都鞋產品主要依靠的是國外市場。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巴西、阿根廷、歐盟等對中國鞋產品舉起“反傾銷”大棒,鞋企外貿訂單銳減。2009年俄羅斯又以打擊“灰色清關”等理由關閉了莫斯科最大的華商市場切爾基佐夫斯基大市場,成都鞋企被查扣的產品達千萬雙。
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雷鳴驚說:“近年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頻頻"反傾銷"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下,鞋的出口之路越走越難。”
作為成都制鞋產業的集中發展區,成都市武侯新城聚集了當地80%的鞋企,全區有制鞋企業1100余家、鞋材配套企業3000余家,年產鞋1.4億雙。
四川大學皮革系專家徐波認為,成都鞋業雖然產業規模較大,但一部分鞋企依然處在家族式管理的手工作坊狀態,靠的是價格競爭;企業市場結構單一,抗風險能力差,前店后廠、上店下廠現象普遍。
成都卡美多鞋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龍頭企業,現有員工3000多人、生產線8條,年產鞋400萬雙以上。公司董事長助理劉鷹說:“2008年以來,整體制鞋成本不斷上漲,即使在中國西部地區,原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的優勢也越來越小,利潤越來越薄。惟一的出路就是盡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武侯新城管委會副主任范鴻說:“目前,我們大力引導制鞋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包括開拓內銷市場、培育自主品牌、增強競爭力。我們還鼓勵企業加強研發和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
長期以來,中國鞋企多以來樣加工、貼牌生產為主,缺乏有影響力的自主品牌,賺取的只是簡單的勞務加工費。目前,國外的不少世界知名鞋品牌在成都代工生產。一般情況下,代工廠家最多能從一雙鞋的利潤中分配到10%,其余90%以上的利潤都被擁有品牌和設計的國外鞋商賺走了。
劉鷹說:“現在中國鞋企不缺設備,不缺制造工藝,缺的是品牌和設計。打造品牌、建立銷售渠道需要大量人員、資金投入,盡管很多企業都在開拓內需市場,但真正舍得下工夫的企業不多。”
此外,中國鞋企普遍不注重研究、設計,而主要靠相互模仿。歐美鞋企進行產品設計,需經過明確目標、市場調研、設計方案、工藝制作、設計確認等嚴格的環節,同時還需多門基礎學科支撐,包括力學、人體工程學、環境科學等。然而,目前中國大多數鞋企沒有能力研究這些內容。{page_break}
劉鷹告訴記者,目前鞋企的設計人才基本上都是以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從版師、美工成長起來的,知識水平較低,有綜合開發能力的設計師很少,受過高等教育又有實踐經驗的設計人員更少。
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制鞋產業接下來一個時期發展的主題。
雷鳴驚說:“如何抓住機遇,搶占發展先機,是擺在鞋企面前的重要問題。政府部門將以園區和企業為載體,加大自主品牌、貿易公司和設計研發機構的引進工作力度,促進本土企業在設計、研發、人才培養和營銷等方面迅速提升。”
如今,中國鞋企正在依靠提高質量來贏得競爭優勢。歐盟對進口鞋檢驗工序多達幾十道,為此成都高趙欣民鞋業對每一批款式都有嚴格的質量和用料標準,以最好的產品制勝。公司董事長趙志虎說,預計今年訂單量將達80萬至100萬雙,貨值達6000萬元人民幣。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永說:“今后,高質量、高效益、低消耗、低排放的現代化大工業模式,將成為中國制鞋產業調整的方向。”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