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漲價喧囂塵上 運動品牌喜憂參半
從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體育運動品牌曾發起一輪漲價潮。近階段,第二輪漲價潮又喧囂塵上。從已舉辦的運動品牌的第四季度訂貨會來看,運動品牌仍有平均兩位數漲幅。但是與此同時,運動品牌的這種漲價是否是一種“慣性漲價”,這也便成為了業界探究的焦點話題。
據李寧公司發布公告稱,第四季度鞋產品價格將上漲7.8%,服裝將上漲17.9%。同樣的,特步、匹克和361度在面向年底市場的訂貨會上,產品售價也“漲聲一片”。其中,361度的情況與李寧接近。特步冬季訂貨會數據顯示,環比上一次訂貨會,訂單額增長27%,同時鞋類和服裝類價格分別上漲10%和17%。安踏在今年第一次宣布上調產品售價時,安踏公司主席丁世忠曾表示“全年增幅預計不超過10%”。到了公布的2011年第四季訂貨會數據時,安踏隱去了具體數值,僅表示“運動鞋、服裝平均售價亦較去年同期均有雙位數的漲幅。”
據統計,現今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4%,創3年來新高。衣著類價格同比上漲2.1%。其中,服裝價格上漲2.3%,鞋價格上漲0.5%。在商場,上千元的T恤和連衣裙隨處可見,標明高價再狠狠打折已經成為商場和品牌都認同的促銷方式。折扣是一定的,漲價后打同樣的折扣,對于老百姓而言付出的肯定超過從前。即使是平價時尚品牌,如優衣庫等,去年99元能買到一條褲子,而今年最便宜的一款也要149元,漲幅接近50%。
但是,在此輪漲價的半個月前,國家商務部表態將下調高端消費品關稅來縮小這類產品在國內外的明顯價差。2010年以奢侈品為主的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20億元人民幣。目前,在各大國際高端消費品牌幾乎都已登陸中國的情況下,大量消費者還拿著“購物清單”到機場免稅店、中國香港或者歐美去購買。這背后的直接原因是相同商品國內價格明顯高于國外。商務部曾做了一個統計,鞋、箱包、服裝等產品的20種品牌高檔類消費品,內地售價比中國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對于新一輪的漲價,業內人士表示只會是弊大于利。原因是很多國產運動品牌針對的消費人群都是中產階層,而這部分人對物價升降是較敏感的。國產品牌集體漲價提檔的同時,也出讓中低檔的部分市場。漲價的結果,無疑使營銷難度加大。品牌跟隨通脹通過提價來穩定或提升品牌檔次,同時,由于通脹的緣故,消費下降,又需要加大促銷力度來努力擴大銷售量。這成為一對矛盾,真所謂,價漲不漲是品牌的事,量增不增卻是消費者的事。當然,當量不增時,漲價也能維持品牌的利益,也有處于上升期的品牌就此獲得更大的利潤。不過,在這樣通脹的時期,如何繼續取得消費者的信賴,保持對品牌的忠誠度,才是最重要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