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成鞋服企業的“緊箍咒“ 泉州企業顛覆傳統銷售
4月9日訊,訂貨會、代理制,在泉州鞋服行業已經流行了十幾年。不過,在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的當今,有泉州企業開始挑戰權威、顛覆傳統,讓加盟商轉為根據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取傭金,而不再需要出資訂貨。
這種聯營模式,即:加盟商出店鋪及人工費用,總公司出貨源,貨賣出去后,總公司按比例把傭金支付給加盟商。該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少加盟商的負擔,原本除了店面投入之外,他們還需要準備貨款買貨,如今則只需交納約為貨款1/3的商品保證金與貨架保證金。
利:
對于加盟商而言,聯營制最大的誘惑并不在于少付出幾十萬元的開店投入,而是在于“庫存不再和我有半毛錢關系了”。
庫存已成為鞋服企業發展道路上的“緊箍咒”。近期,國內知名鞋服企業陸續發布年報,從中不難看出,原本高舉大旗任意擴張的時代已經結束,壯士斷腕關閉效益較差的門店,重新規劃產品定位,使出渾身解數消化庫存成了共同主題。
這次的聯營制出現在鞋服行業去庫存化的時代浪潮中,而且一大特點是讓加盟商沒有庫存,所以格外地引人關注。
弊:
不少業內行家認為,上述聯營模式只適用于企業的發展初期,并不適合規模化企業,適用范圍比較狹窄。主要質疑在于:
一,資金壓力。從研發到生產再到配貨及最后的結算全由公司總部進行把控,如果年銷售額幾百萬元或是幾千萬元還勉強可以應付,若是銷售額達到上億(專賣店)元的企業,單單一季的訂貨成本就足以拖垮企業。
二、經銷商積極性。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以前是經銷商自己花錢做生意,當然更想把生意做好,那是給自己當老板。可是如今投入少了,一件衣服回報35%,計算好店鋪人員費用,很容易就能算出店鋪每天的保底銷售額,之后再怎么銷售,都改變不了給總公司打工的事實。從長期來講,對于經銷商的吸引力會越來越低。
專家分析稱,新模式創新步伐邁得很大,但庫存壓力悉數轉移到了總公司身上,是步險棋。不過,也有人認為,相形之下,這比品牌商自己開直營店的成本要小得多,而終端控制力卻和直營店相差無幾,有實力的企業不妨一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