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和鞋業陳霖:電子商務成傳統制造業突破口
實際上,在實體經濟中,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開始依托電子商務來改善自身產、供、銷的整體效率。在這一趨勢下,如何能讓資金流轉的更快,以適應新時代企業發展的需要,既是企業面對的現實挑戰,也是企業實現超越發展的機遇所在。
作為傳統制造業代表的民營企業家江蘇誠和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霖如何看待傳統產業與IT融合的轉型升級?制造業未來的發展出路何在?以下是中華工商時報的專訪整理。
記者:由于全球出口萎靡,對中國企業沖擊很大,再加上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來分羹,競爭加劇,我國制造業企業生存艱難,您怎樣看待傳統產業轉型?
陳霖:以前,中國勞動力成本低,產品價格占優勢?,F在,國際環境已經開始變化,隨著人民幣升值,出口成本提高,中國勞動力已經沒有優勢,而相鄰的越南等國家已經凸顯他們在制造業方面勞動力低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迫使中國的制造業企業轉型,尤其是主要依靠出口的沿海企業。這類企業轉型,基本是兩種方案,其一是向我國東西部發展,其二,即使仍然在沿海,出口方向也要微調,同時要打開國內市場,否則企業生存空間將很小。
記者:從出口轉向內銷,如何開拓國內的消費市場?
陳霖:在制造業出口企業中,很大一部分是民營中小企業,轉戰國內市場的過程中,如果大規模的投放實體店,在融資方面,資金會遇到很大的瓶頸,所以企業會將著眼點首先放在電子商務上。
以江蘇鎮江高橋鎮為例,已經有30%-40%的主營雪地靴的企業開始轉型做電子商務,有的企業是自己在做,有的是電商平臺合作的形式開始涉足電商領域。
多數人會認為電商就是網絡銷售,而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包含了產品展示、網上銷售、售后服務、物流等環節。它是一個產業鏈,并不僅僅是銷售終端。如果單純是網上銷售,可能遇到風險很大。會有庫存積壓問題,如果不是企業自己生產,品質不能很好地控制。
記者: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融合必然產生新的商業模式,制造業電商化的時候通常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如何解決?
陳霖:首先,缺乏經驗,沒有專業的人才,有些企業只懂得把產品掛在線上,而不會打理。電子商務與傳統產業不同,傳統產業可以今年積累思維方式,明年創新繼續做,電子商務是需要與時間競爭。
第二,融資難。民企在資金方面沒有優勢,一些企業很難得到擔保,即使有擔保,資金額度也有限。致使一些民營企業在民間融資,比如去小貸公司貸款,如果陰陽合同一做,貸款成本就很高,企業風險也隨之提高。
電商發展到一定程度,資金一定會遇到瓶頸,比如淘寶的“雙11”,商家不知道“雙11”當天會賣出多少貨,備多少貨確定不了,“雙11”活動結束,如果銷售多,物流會延遲,導致買家不能及時付款,一來一回就一個月時間過去了,回款沒到位“雙12”又開始,還需要新一輪的備貨。作為普通的出口企業,沒有國內銷售經驗,企業一不小心,就會囤很多貨,“雙12”一過,馬上就年關,旺季一旦過去,造成產品積壓,一不小心就會深陷泥潭。在我看來,電商也是一把雙刃劍,操作的好,可以快速擴張;而操作不好,也是很大的累贅。
建議小微電商企業抱團經營,可以節約倉儲成本,比如一家企業備貨一萬雙,100家企業就需要備貨100萬雙,而抱團的話,100家企業一共備5萬雙就夠了。第二種解決方案就是差異化競爭,定位明確,做高端就專做高端,做中低端就專做中低端,最怕定位不明確,不要看到賺錢了就一窩蜂地涌進去,這樣就會像我國的光伏行業一樣。要做到提到一個品牌,就立刻折射出對該品牌的印象和特殊性,如果什么都做,哪種都做不精,是不會有競爭力的。
記者:隨著電子商務的日漸成熟,成本也在逐年提高,如何更好地控制和消化成本?
陳霖:要借助相關政策獲取政府扶持?,F在國家對出口已經開始有2‰的補助,已經開始凸顯了這方面的趨勢。在廣告方面,企業要會測算收益比例,每年在什么時間段投放是效果最好的,以節約成本。同時,在遇到雪災等惡劣天氣時,會捐出部分雪地靴,一方面支援了災區,一方面也可以抵扣所得稅。
記者:對于企業未來發展來講,您會擴生產還是擴電商?
陳霖:“我不會擴生產,只會擴電商。”生產環節中,勞動力等成本在增加,如果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是可以尋求去其他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進行加工,民營企業家應該用實際的眼光看待中國,要從銷售全球化轉向采購全球化。再者,生產規模的擴大,管理是非常痛苦,中國未來會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主要勞動力將成為稀缺資源,在這個時點,以作為企業利益,生產擴張,并非最優選擇。
為何要在電商上面擴張呢?我認為,電商外延式擴張成本較小,比如一年1萬雙鞋子固定成本50萬,可能一年賣2萬雙成本可能成本只要51萬,外延式增長成本很低的情況下,是可以擴張的。
記者:傳統產業信息化還包含哪些呢?
陳霖:比如說制造業企業與銀行進行積分兌換,現在銀行自己做的只是針對本系統的企業或產品進行兌換,而無法與其他銀行進行積分融合累計兌換,而大融合將成為一種趨勢,融合后消費者可以換價值更高的產品,積分效率得到提高。如果未來開放去做這一領域市場,比如與銀行、航空公司合作,這將成本一種電子貨幣。
記者:制造業插上信息化翅膀后,未來將是怎樣的格局?
陳霖:“強者很強,弱者逐漸被淘汰或被并購。”未來分工會更加明確,比如說一個產業鏈,必定會出現寡頭企業,這樣的企業去收購一些薄弱的企業,被迫帶動他的電商銷售,未來將以這樣的形式發展電商。百花齊放式的發展,在電商領域是不會出現的,只會形成以少數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
我所謂的企業強不是固定資產強,而是現金流強、盈利模式的強,是軟件的強,而非硬件的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