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產業發展現狀 依靠應用端開啟新版圖
在需求增長帶動下,近年來國產碳纖維發展加速,產能大幅提高。目前,我國已有30多家企業從事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建成產能已經突破2萬噸。但大多為相對低品質的產品,與國外相比差距明顯。因此這種產能的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碳纖維的結構性過剩。
據相關市場研究機構數字顯示,2015年前,全球碳纖維市場需求將保持13%的增長,我國對碳纖維的需求增速則快于全球。預測到2015年,我國碳纖維總體需求將達1.6萬噸。
在需求增長帶動下,近年來國產碳纖維發展加速,產能大幅提高。目前,我國已有30多家企業從事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建成產能已經突破2萬噸。此外,國內還有大量的在建和規劃建設的碳纖維生產線,但在國內碳纖維項目遍地開花背后,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方面,我國每年要耗費巨資進口萬余噸碳纖維產品,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之需。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進口碳纖維及其制品12386.2噸,同比增長了34.5%;進口額達3.83億美元。另一方面我國碳纖維企業開工不足,年生產碳纖維不足3000噸,僅發揮了生產能力的1/10,大量生產線閑置。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碳纖維生產線產能利用率低,并不是因為下游市場需求不足,而是因為難以生產出合格的產品。生產碳纖維工序復雜,從聚合、紡絲,到氧化、碳化、表面處理等,任何一個生產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碳纖維的性能。而“國產原絲大多雜質含量高、質量穩定性差、變異系數大,沒有好的原料,怎么生產出好的產品?”雖然近年來我國碳纖維產能快速擴張,但大多為相對低品質的產品,與國外相比差距明顯,因此這種產能的擴張,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碳纖維的結構性過剩。
此外,目前的產業發展模式也阻礙了國產碳纖維的應用。國外碳纖維生產企業與汽車、航空航天等碳纖維的重要應用領域生產商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開發和穩定的供求關系,建立了完整的碳纖維產業鏈。而我國碳纖維產業在科研、生產、應用方面相互脫節。“往往產品研發出來之后還不知道能應用到哪方面,到底怎么用,用在什么部件上,更不清楚。”
從應用領域來看,我國碳纖維在工業應用方面也有待突破。以占碳纖維產量90%以上的丙烯腈基碳纖維為例,在世界范圍內,工業應用和體育休閑的比例分別為75.7%和24.3%,而在中國,這個比例卻分別是20%和80%。2013年,我國進口的碳纖維及其制品中有5931.6噸用于體育休閑,占比達47.89%。
由于碳纖維復合材料應用領域的特殊性,國外對高性能碳纖維技術與高端工藝裝備實施壟斷封鎖,低端碳纖維產品向我國傾銷,加上我國碳纖維企業小而散的狀態,質量尚不太穩定,而且生產成本高于進口同類產品價格,全行業呈虧損狀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