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風潮來襲!縫制設備制造行業逐漸實現智能化
加快實現制造業向服務轉型、向智慧轉型,需要形成以政策為指導、行業為紐帶、企業為主體的全方位服務創新體系。而對于行業企業而言,不僅要求企業要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思想轉變,更需要企業加快兩化融合,開展數字化設計、網絡協同研發、個性化定制、柔性制造、遠程診斷和維護、現代供應鏈管理等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服務功能創新。此外,還需要建立制造業服務標準,對原有的企業流程進行重組與優化,并進一步創新商業服務模式,積極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商業服務模式的創新。
如今,出現在紡織服裝產業鏈中最多的詞匯,莫過于“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與這些詞匯關聯最緊密的無疑是紡織服裝產業鏈中的制造業轉型、智能制造,以及企業的快速反應等方面,而信息技術下的產業模式也在進行著潛移默化的轉變,作為紡織服裝產業鏈中的一環,縫制機械制造行業也毫不例外地呈現出新的特點和趨勢。
服務升級與智能升級
從上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前十年,中國服裝產業一直保持著20%以上甚至更高的增長速度,如今中國的經濟發展步入了新常態,與此同時,中國的服裝行業也進入了一個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斑@就要求我們的服裝企業必須從‘不愁賣’的階段逐步過渡進入一個‘緩增長’的時代,在‘緩增長’的背后,是服裝行業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生產成本的上升。對于服裝企業而言,無論是再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還是提高企業的運轉效率,都迫切地需要在生產環節引入大量高效、便捷的互聯網技術,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這就有賴于我們的縫制設備制造企業的支撐與支持。”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王茁談道,“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服裝企業希望縫制設備企業能在基礎設備層次滿足服裝企業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滿足服裝企業減少工人、提高效率、單工位多功能的全面智能化需求,而不僅僅是為服裝企業提供簡單用于加工生產的‘單機’?!?/p>{page_break}
服裝產業升級,基礎設備先行,對此,楊曉京談道:“《中國制造2025》規劃已經為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以人為本。規劃明確提出,引導和支持制造業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從主要提供產品制造,向提供產品和服務轉變,鼓勵制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周期管理、網絡精準營銷和在線支持服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由提供設備向提供系統集成總承包服務轉變,由提供產品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轉變,鼓勵優勢制造業企業裂變專業優勢,通過業務流程再造,面向行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這無疑為縫制設備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p>
據楊曉京介紹,當前我國的縫制機械工業正處于深度調整時期,從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來看,行業總產值、銷售收入以及利潤,均有不同幅度下降,行業發展的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但是與此同時,以模板縫紉機、自動縫制單元為代表的新型縫制設備正在用戶行業掀起“機器換人”的熱潮,以釘扣機、鎖眼機、包縫機等為代表的特種機仍然保持持續增長,多功能家用縫紉機正以超過20%的增長速度堅定地邁出縫紉機重返家庭的步伐。由此不難看出,縫制設備制造業升級已經成為新常態下企業尋求突圍的發展方向,而這個突圍的方向就是基于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化基礎上的服務升級與智能升級。
提供個性化智能產品
制造業升級為服務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據楊曉京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縫制機械工業積極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機電一體化縫制設備占比從十一五末的20%上升到了46.5%,電腦平縫機占平縫機總量的比例由36.5%提升到了64%,規模企業數量比十一五末增長了13.5%,規模企業產值占全行業的比重由十一五末的52%增長到目前的60%。
{page_break}當前,以信息網絡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顛覆了傳統的制造業生產方式,行業制造模式呈現出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的發展趨勢,信息通信技術、先進智能控制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的管理技術在行業內快速應用,縫制機械產品正由自動化向智能化快速升級,一批諸如自動模板機、自動縫制單元等智能化程度較高的縫制設備的成功研制,標志著這個行業正在實現著彎道超車,初步具備引領以信息化技術為特征的國際縫機技術發展潮流的能力,自動縫紉機以及自動裁床、自動吊掛系統、熨燙系統等產業鏈延伸設備正逐漸向產業用紡織品、家居裝飾、汽車裝飾、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拓展?!坝纱宋覀儓孕?,我國的縫制機械行業完全有能力借助智能化轉型機遇,在技術創新上徹底擺脫跟隨模式,率先發展基于互聯網、物聯網的智能縫制機械系統和智能縫制解決方案。在先進制造上積極應用高精度加工機床和以智能機械手、機器人為手段的智能化生產制造技術,不斷提升個性化設計和定制化服務水平,加速推動制造業價值鏈向服務延伸?!敝袊p制機械協會秘書長楊曉京說。
對于縫制設備行業而言,服務轉型是制造業升級的必由之路。自1927年首臺國產縫紉機誕生至今的近90年來,特別是近20年,我國縫制機械快速發展,已經構建起產銷相互銜接、整零相互配合、產學研協同科技攻關、不同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較為完善的產業格局。同時,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企業數量增多、行業產能過剩、產品質量與企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市場競爭手段不規范等諸多問題。近幾年來,國內服裝、鞋帽、皮革、箱包等傳統下游行業的需求總量萎縮,個性化、定制化需求增長,用戶群體不再滿足于企業提供產品的本身,而是更注重與產品相伴隨的服務與功能。與此同時,人口紅利的消失導致了我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在不斷弱化,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利潤空間越來越小,也要求企業必須更加重視面向客戶的定制服務、營銷服務、物流服務、培訓服務等價值鏈高端環節,不斷加大服務要素的投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