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足球鞋的前世今生
2016年,中國人似乎從未如此關注過足球。發展中國足球被列入了戰略發展目標,中國隊打入12強賽,歐洲杯也是吸睛無數。環顧四周,似乎在一夜間有無數的人力與資本投入了足球領域。
球鞋作為足球運動的基本裝備,伴隨著消耗品的特性,有著無窮無盡的市場需求。前有阿迪、耐克、彪馬、美津濃等傳統巨頭霸占市場,后有安德瑪、New Balance等足球品牌新貴渴望分一杯羹。

作為中國球迷,無論是從情懷,還是現實需求,都希望能有民族品牌拿出比肩這些頂級品牌的球鞋產品。首先要說的,是中國要有國產足球鞋的必要性。這里討論的是有天然或人造的具有足夠保護性的鞋面,有硬質大底與鞋釘,有后跟TPU至少在后跟處有保護措施的專業足球鞋。也許有人要說:“我足球的啟蒙階段靠的就是一雙布鞋,甚至一直穿著布鞋踢球。”

雖說足球的魅力不受條件的制約,但沒有哪個球星能靠一雙布鞋走向職業。如果長時間或在高強度比賽中無法得到足夠的保護,雙腳受到的損傷是巨大且不可逆的。專業球鞋的必要性無可非議,ADIDAS與NIKE等巨頭雖說有著各種等級與價位的專業球鞋,但考慮到球鞋的消耗速度與普遍國情,踢球的成本其實不低。只有國產品牌最了解國內消費水平與需求,也最能針對國人與歐美足型的差異設計球鞋,綜上推出最適合國人的球鞋產品。
這不光能造福國內球迷,也是發展中國足球的保障之一。今天的文章,筆者希望盡可能全面地為大家介紹國產球鞋的歷史與現狀,講講它們臺前與幕后的故事。最早涉足足球領域的是國產體育品牌中的“老大哥”——“李寧”。“李寧”也是我認為迄今國內在足球上最有誠意也嘗試最多的品牌。從其贊助了2005-2012年間全國大學生足球聯賽(下稱CUFL)并曾經推出過多代專業球鞋產品便可看出。2004年,“李寧”為當時在埃弗頓效力的李鐵推出了量身定制的“鐵”系列足球鞋,以袋鼠皮鞋面、“完全適合中國人腳型”以及輕量化為賣點,得到業內外的廣泛認可。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質量在當時所有球鞋中能夠排入三甲。在當時1080的售價在也可見其價值。05年推出的“土豪金”配色也是賺足了眼球。

“鐵”系列可謂迄今為止國產球鞋的巔峰之作,但由于代言人李鐵傷病不斷,影響力下滑,并且這款鞋只走高端、專業的路線使大多數普通球迷望而卻步,“鐵”系列慢慢淡出人們視線。接下來便是“鋒銳”,筆者個人認為現在看來“鋒銳”一代與“鐵”系列的主要特征基本相似,袋鼠皮,無可挑剔的做工,非常飽滿的鞋楦。

比較顯著的差異是“鋒銳”一代在整個球鞋內側加入了大面積的摩擦條,并且采用了不規則對稱的鞋帶走向設計,鞋帶不再位于腳背正中,避開觸球區的同時減少了調節松緊時對鞋型的影響。還有一個看起來很酷炫的透明后跟設計,名曰“4D可視化楦型”。

可惜的是也只有售價1080的頂級版本。隨后李寧又推出了“鋒銳Ⅱ”,如果是“鐵”是驚艷,“鋒銳”是繼承,那么“鋒銳Ⅱ”可以說是李寧足球鞋產品的“滑鐵盧”,李寧在這代球鞋之后便放棄了主流球鞋的設計與生產。

光看照片可以發現整個球鞋細節十分豐富,事實上官方宣稱的科技噱頭也很足,但實際上腳體驗卻不盡如人意。“隱藏鞋帶”設計雖說有著超前時代的意識,但由于本身材料十分厚重,反而成了影響觸感增加重量的累贅。“鋒銳Ⅱ”除了1080的版本以外,還推出了配有三套鞋釘售價2880的“太極”套裝。雖說直到“鋒銳Ⅱ”也還有著不成熟,但實際上,這三款球鞋在當時的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極高的設計水準與質量水準。“李寧”沒能在足球的道路上堅持到最后主要是源于產品以外的諸多原因。其一是當時國內足球勢微,丑聞頻出。其二是國內品牌缺少底蘊,成熟的足球鞋產品線是需要長久的規劃與堅持的,但總結可以發現,國內幾個體育大牌的興起十分迅速,原因就是其準確把握住了市場走向,什么火就做什么,只抓隨大流的消費人群,也就注定了不會有長久的產品線,02年之后幾年里國內足球勢頭一落千丈,注定難以堅持。其三是產品沒有很好地迎合市場,說起上文中的三雙球鞋,我們看到的是用心的設計,是高品質,是各類科技噱頭,也是高價位。大多數球迷沒有必要也消耗不起1080的球鞋,更何況又有多少人能踢上可以適應FG甚至SG的場地呢?其四是代理經銷模式,國內體育品牌的產品大多由經銷商銷售,少有直營店,足球鞋不如其他商品熱銷,沒有競爭力,經銷商們便不會進貨,這也是至今國內運動用品店內很難看到足球鞋的原因。其五是產品單一,推廣乏力,先看看阿迪耐克,他們的某代產品不僅有不同配色不同等級不同場地的球鞋,更有幾乎所有你能想象到的配套裝備,而“李寧”有的只有一雙售價1080的足球鞋。“李寧”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有情懷的,有勇氣的,它在足球鞋領域取得的成功與失敗都是十分典型且寶貴的經驗,要分析之后國內品牌的嘗試,都可以借鑒這些經驗。

隨后的幾年是國產球鞋的蟄伏期,市面上的國產專業足球鞋基本只有“雙星”和一些山寨氣息濃厚的不知名品牌,價格在100到300元區間,普遍特點是外形靠模仿國外產品,無腳感與科技可言,質量也參差不齊,討論價值不大。此間“李寧”還有一些基本不市售的訓練鞋款,筆者嘗試過雖然不算特點鮮明但還是比較優質厚道,只可惜成不了氣候。值得一提的是接手了CUFL的贊助商“特步”也有自己的球鞋產品,分為速度型與控制型兩款,有多個配色,免費提供給大足賽球員,網上也偶爾有售。(下圖為筆者參加大足賽時得到的速度型鞋款)

速度型球鞋輕便修長,控制型鞋面有摩擦條。PU鞋面,有柔軟的內層,AG大底,舒適結實,達到了阿迪與耐克中低端款的水平。2015年,中國隊亞洲杯連勝殺入1/4決賽,恒大再奪亞冠,再加上習大大的“改革春風”吹滿面,國產品牌勢必將一窩蜂扎進足球領域,第一個搶占市場先機的便是“安踏”。

不知是不是營銷手段,“安踏”先是推出了一款“抄襲版傳奇”,在人人口誅筆伐,賺足眼球之后,“安踏”于2015年末突然正兒八經地推出了兩雙全自主設計,誠意爆棚,毫無“槽點”的“雄獅”系列足球鞋——入門級碎釘足球鞋“雄獅”A11與中端款“雄獅”MG,由國內現役球員“一哥”鄭智代言。


前者定價299,推廣價僅59元!后者定價399,推廣價239。且根據圈內人士與網友的測評,其用料與設計水準完全不輸同級別的ADIDAS與NIKE產品。


2016年3月,早在15年12月鄭智就已上腳比賽的“雄獅”系列終極款“雄獅”FG也推向市場,并陸續推出了多個配色。“雄獅”FG并沒有令人云里霧里的科技噱頭,定價599,推廣價359,卻默默具備了很多頂級球鞋才有的配置:復合鞋面與摩擦設計。
{page_break}
緩震鞋墊

帶有加強梁的尼龍大底

外置TPU

并且針對普遍的國人腳型在前掌進行了小幅度加寬,除了誠意還是誠意。簡單地說,它正是一雙國產球鞋應該有的樣子。更令人自豪的是,之前的“李寧”請到的是“水星”的設計者Max Zago,而這款“雄獅”是出自兩個年輕中國設計師之手,不只是“Made in China”,而是真正的“Made by Chinese”。到目前為止,雖說初代產品不可能十全十美,但總體來說安踏從產品到營銷都還比較成功,只是希望能夠盡快拓寬產品線,并順利推出下一個系列或下一代產品,并且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堅持下去。看到“安踏”后來居上,早就涉足足球領域并且擁有現成足球鞋生產線的“特步”也坐不住了,2016年4月,“特步”發布了由退役巨星舍甫琴科代言并全程參與設計的“刀鋒一代”頂級足球鞋,定價599元,據稱還有中低端款發售,主要針對中國青少年設計。
{page_break}
“刀鋒一代”采用蜂窩結構鞋面,可以參考NIKE的毒蜂1代與NB的VASARO;AG大底,與之前供給CUFL的訓練鞋鞋底類似;整個鞋頭也進行了加寬加高。

通過在實體店的靜態體驗的直觀感受是球鞋厚實舒適,AG的大底也十分符合國內大部分的場地情況,但似乎沒有十分鮮明的定位。“刀鋒一代”總體來說中規中矩,但其“為中國青少年打造完全買得起的世界級足球裝備”的核心理念還是值得肯定,并且確實得到了一些體現。筆者個人認為,從“李寧”早前的經驗來看,目前國產球鞋首先應該放眼國內,要拿出品質過硬并符合中國國情的產品,并且在推廣上用心下足功夫,并且有長遠規劃敢于堅持,一步一步走向世界。希望有一天也能穿到國產品牌的世界頂級水平球鞋。另外,具從事足球裝備代理行業的朋友消息稱,久別足球鞋領域的“李寧”可能也將重回這個舞臺,已經有“李寧”的產品推廣人員開始聯系足球裝備代理商介紹將要推出的球鞋,十分值得期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